播撒红色火种 照亮梦想征途
作者:李永和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双重要纪念日来临之际,兵之初公益服务以炽热初心践行使命,用红色故事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精神灯塔,让信仰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连日来,杭城持续高温,兵之初公益服务创始人、理事长王欢江带领杭州“萧然老兵·戎室”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穿梭于幼儿园、小学、初中及技术学院的校园。他们带着精心整理的历史影像、泛黄的军功章与沉甸甸的战斗记忆,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铺开一幅幅鲜活的红色画卷——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到冰血交融的抗美援朝前线,从自卫反击战的英雄壮举到和平年代的坚守奉献,老兵们的亲身经历化作最生动的教材,让红色历史从课本走向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7月6日晚,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大礼堂内暖意涌动。萧山公安400余名“小警察”夏令营营员身着制服,身姿挺拔地端坐席间,目光紧紧追随着台上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李景才缓缓举起伤残的右臂,讲述着当年在猫耳洞坚守阵地、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日夜;抗美援朝老兵陈汉范颤抖着抚摸胸前的勋章,回忆起长津湖战役中“冻成冰雕也绝不后退”的战友们。当讲到“为了祖国,我们不怕牺牲”时,台下的小营员们不约而同地挺直腰板,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庄重。互动问答环节里,“什么是军人的天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的回答从羞涩到坚定,爱国的种子在问答间悄然扎根。
红色教育如春雨般浸润童心。9岁的欢欢攥着自制的小红旗,在活动结束后拉着老兵的手不肯松开:“爷爷,您说的冰雕连战士太伟大了!我现在每天都练站姿,以后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当解放军,守护祖国!”这样的感动在每场活动中不断上演——幼儿园的孩子用蜡笔画出“戴红星的叔叔”,小学生在日记里写下“要做红色传承人”,中职生们则将“报效祖国”四个字郑重写进职业生涯规划。
从校园到心灵,从故事到行动,兵之初公益服务的红色足迹仍在延伸。正如创始人王欢江所说:“我们播撒的每一粒火种,终将在孩子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这份跨越代际的红色传承,正让英雄精神成为照亮青少年梦想征途的不灭光芒。
李永合简介:
河南南阳人,1986年10月入伍,从军20余载,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在部队期间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党员20余次。出版报告文学《天路军魂》、散文专辑《心贴青藏线》,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集》《中国好作品》等选集。在繁忙工作之余,采写各类文学与新闻稿件600余篇(幅),累计约50万字,被多家报刊电台聘为特邀通讯员。现居杭州,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杭州余杭区作家协会理事、杭州兵之初公益导师,始终以笔为犁,耕耘于红色文化传播与军旅题材创作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