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志平
走进位于宽厚里的大舜祠,你就会看到大门上方居中匾额“大舜”,大门对联上写“天下明德舜帝始”,下联写“神州立国虞朝开”。门前巨石上有“虞舜”二字,一对石狮分立大门两侧。
迈步而入,大门中央是一个直径大约两米的铜铸龙球。近临的是一面影壁墙,壁画上端横幅写“一舜百顺”。
两侧墙壁上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描绘舜帝生平事迹,如“躬耕历山”,“孝感动天”,“作南风歌”等典故。看着这些壁画,仿若时光机将人拉回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左侧立一米左右铜塑,上有“龙”字,旁有标示“慈母教诲”。
据说大舜的慈母名叫握登,是一位贤良的女子。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握登始终以善良和坚韧的品质影响着大舜。她教导大舜要心怀仁爱,与人为善,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要“学会以德报怨才能够做成大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握登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大舜传递着道德和伦理的观念,让大舜从小就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善良的性格,为大舜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右侧有一小泉池,池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石砌井壁,井内垂铁链,旁有石刻标示“千古舜井”,人们常称之“舜井锁蛟”。
相传大禹治水时,降伏了一条破坏河道的蛟龙,将其锁在舜井内,并说待到铁树开花时才释放。
有人写诗称赞道:“舜王治水锁蛟龙,缚住苍虬井底封。铁链垂悬深莫测,苔痕斑驳影朦胧。曾掀浊浪千村毁,今困幽泉万代躬。莫道桀骜难驯化,圣德一降自从容。”这首诗通过舜井锁蛟的传说,展现上古圣王驯服自然之力的智慧。
影壁之后两侧各有一殿。“溯心殿”静立一侧,殿宇飞檐翘角,在阳光照耀下,琉璃瓦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走进“溯心殿”,一尊虞舜雕像伫立在殿的中央,舜帝面容和蔼,眼神坚定,传递着一种仁爱、智慧和包容的精神。还有一幅幅精美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虞舜时期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殿内四周摆放着展示架,上面陈列着与虞舜姓氏相关的文物、古籍和书画作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考证舜帝的后裔有40多个姓氏,直系后裔有陈、王、胡、孙、姚、虞、田、袁、车、陆等10姓。
另一侧的“虞舜文脉”殿,红墙青瓦,飞檐斗拱,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显得古朴而庄重。步入“虞舜文脉”殿,殿内两侧的壁画色彩鲜艳、笔触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舜帝从耕于历山到成为天下共主的传奇一生,每一个画面都仿佛在讲述着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远古的时代。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题刻,更是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不禁对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惊叹和敬畏。
大舜祠的主殿为“重华殿”,内有“大哉虞舜”的匾额,舜帝塑像立在中央,他目光深邃,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舜的目光并非直视前方,而是微垂注视脚下,其意图表现舜的"民本位"。须髯垂胸,神态庄重,尽显帝王之威严。娥皇、女英(舜之二妃)分立两旁。两侧分别是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的塑像。主殿内还有一尊“舜耕历山”的塑像,生动地展现了舜帝的丰功伟绩。
主殿门前左侧有一“诽谤木”,该木有两米左右,直径50公分。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舜帝执政后,认为君为民本,民贵君轻,为了广开言路,让百姓能表达对朝政的意见和建议,便令人在朝廷前或交通要道旁设立了诽谤木,让民众在其上书写对他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
重华殿门前有一巨大金蟾,匍匐向前,昂首挺胸,口衔金币,众多善男信女驻足双手合十虔心祷告。
青砖铺就的祠院,阳光透过古柏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静心探访,仿佛踩着时光的碎片。“济水如弦,舜德如水",我们在这方寸之间,重新聆听了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精神史诗。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