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山河万丈情
文/杨林利
高中时,就读文科,对山川地理感兴趣,一有时间就翻看地图,拼接国家省份图形,梦想有一天走遍大江南北,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大学青葱岁月,爱上骑行。每逢周六周日,骑上自行车,从周边村湾开始,大街小巷穿梭,汗流浃背骑行,将蔡甸区(原汉阳县)的每一条沥青公路都走了一遍。寒暑假时,来一两次长途骑行,拜访同学,寻胜古迹。短短几年,足迹踏遍武汉及周边地区。每次出发前,先在地图上规划好路线,预计好时间,然后独自出发,轻车便装,朝发夕至,抑或早出晚归。归来,根据所走线路,认真画出区县地图。
参加工作后,还乐此不疲。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的一个夏天,早上五点,骑车过汉江,到东西湖,取道孝感,经云梦,至应城,然后从另一条公路返回,尽量不走重复路。除喝水吃西瓜外,一天没进餐,屁股不离车。又没带帽子,顶着烈日,脸和手晒得通红。这次骑行,开阔了眼界,锤炼了意志,回来还手绘了几个区县地图。再后来,经常驮着小孩,骑上自行车,在汉川市、东西湖区、经济开发区等周边市区打转。
有了小车后,视野更开阔了,以武汉市为起点,辐射全省,足迹遍及17个地市州和103个市区县。节假日,有时出省转转,先后开车去湖南岳阳、韶山,安徽明堂山、巢湖,江西景德镇、婺源,河南开封、洛阳、商丘,陕西西安、延安,山西壶口,江苏南京,河北邯郸,山东菏泽,四川内江,以及重庆等地方。长途远游时,常常车辆堵塞、冒雨夜行,其间艰辛,难以言尽。但游历名山大川,与自然对话;不惧雨雪风霜,品山水之韵。采风减压,累并快乐着。
攀过奇山峻岭,向往山巅。薄刀峰,行走卧龙脊背,漫步刀尖锋韧,松奇、石怪、峰险,雾霭渺渺九重天,释放禁锎心灵,激发昂扬斗志。九宫山云雾锁翠峰,奇松腰如弓,能弯腰九十度,横着生长,再挺直脊梁,负势竞上。龟峰山顶开满映山红,伴着《映山红》旋律,笑颜绽放与鲜花怒放争艳。白兆山李白巍然矗立,佩剑腰悬,目视远方。明堂山名堂多,高空栈道,悬崖环绕。黄山观看迎客松和飞来石,爬过电影《小花》那段台阶,五六个小时下山,那种疲惫,十余年来,还心有余悸。
观过江河湖泊,扩大胸襟。黄河壶口,波涛汹涌激荡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显中华气节,无愧“黄河之心、民族之魂”。长江故道,呦呦鹿鸣,湿地精灵释放原始的野性,演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站在京杭大运河起点,沿运河文脉,探古寻今,触摸千年遗迹,寻觅古韵新生。巢湖,远山岚影飘渺,鸥鹜渡船齐飞。丹江口大坝,烟波浩淼,极目无涯,巍巍大坝锁双江,隐隐武当镇丛山。仙桃梦里水乡,漫步森林栈道,谛听天籁之音。
登过名楼园林,开阔眼界。岳阳楼里觅知音,天赋洞庭、江湖共生,潇湘八景、风月无边。滕王阁,明三暗七实九,如倚天耸立“山”字,如凌波西飞鲲鹏。大唐不夜城,脚步,丈量大唐繁华,仿唐建筑与炫美灯光交融,古老与时尚结合,超燃视觉盛宴。洛阳九洲池,皇家池苑,唐宋园林建筑精髓,既有北国庄严,又有水乡灵秀,无愧都市桃花源。开封清明上河园,宋风古韵,宋式诗意生活,唤起一个民族对兴衰的思考和渴望崛起的激情。
看过古迹胜地,倍增豪情。盘龙城寻根,山水湿地,掩藏殷商繁华、青铜文明;岁月洗礼,闪现文化之源、武汉之根。张自忠将军纪念园,一路张将军书信,直读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决心。曹魏古城,仿汉阙楼古城、恢弘大气骑楼,历史真实与现代视角融合,重谙三国风采。商丘古城,城摞城,叠压六朝古城,城墙巍巍、彩旗猎猎,比肩平遥、媲美荆州。魅力南街,外圆内方治村方略,历史与现实融合,赏红色文化,赞集体优越。千年瓷都景德镇,观世界上最古老的工业生产线,体验“会唱歌的碗”,感受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陶瓷。自贡观灯,灯光唯美至上,迷失在光的盛宴里,灵魂被艺术深深涤荡。
穿过隧道石洞,迎接光明。秦岭终南山隧道是中国最长的公路双洞隧道,20分钟穿越。长时间隧道行驶,让人心理产生烦躁,设计者友情设置多个“视觉休息区”,使用独特的照明和色彩布局,三条150米长的特殊灯光带,变幻出“蓝天”“白云”“彩虹”等美景,使驾驶员在行驶时,仿佛置身梦幻之中,获得片刻视觉舒缓。神奇隐水洞,十里水画廊,钟乳群体、玉琢精雕,流光溢彩、惟妙惟肖,小火车迷宫穿行,领略大自然的精彩。
江山如此多娇,千年风华正茂,这锦绣河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逐。
喜逢新时代,已过知命年,更要用心去看,用情去写,寻找最美风景,收获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杨林利,教育工作者,现供职于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热爱文学写作,多部作品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