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清水变泪水
特约作者:饶晓辉
七月的蝉鸣裹着热浪,简直让人如蒸桑拿。于是,水便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最爱。然而,正如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这“生命之源”摡括得很到位。但本是生命之源的水,却也藏着 “温柔的陷阱”。
翻看各种网络平台,新闻里总在说 “暑期是溺水高发期”,上至中小学,下至幼儿园的班级群,老师们每天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布暑期安全防溺水的知识以示警示。但时不时的也有传出“某地某某儿童”因玩水溺亡的惨剧。又双叒叕的溺水事件,一次次让人撕心裂肺的痛。这些悲剧的背后,是有些人总觉得 “危险离自己很远”,或私自结伴去陌生水域,或为逞能挑战深水区,甚至手拉手去救落水同伴,这些看似 “勇敢” 的行为,往往让危险成倍放大。
我曾在某平台看过一段视频:一个男孩在水库边脱鞋试水,脚刚触到水面就被暗流卷走,岸边的呼救声还没传开,水面已只剩一串气泡。生命的消逝,有时只需要几秒钟。“防溺水六不准” 不是束缚,是生命的 “安全锁”。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这些规则,是前车之鉴,更是无数个家庭用泪水写成的。如果真的想游泳,我们可以去正规泳池,让教练教正确的泳姿;下水前做足热身,不在水中打闹;更要记住,发现有人溺水时,绝对不能盲目跳下去救,要立刻大声呼救,找长杆或救生圈帮忙。
现时在小溪或池塘边,到处都贴着防溺水的海报,上书:“生命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愿每个夏天,我们都能笑着说安全到家”。是啊!愿所有清凉的夏天,都有安全相伴;愿每一片清水,都不再因疏忽变成泪水。让我们把 “防溺水” 刻进心里,给生命最坚实的守护。安全防溺水是暑假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守护生命让我们从 “知险” 开始。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