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庙广场改造:千年文脉的现代回响,城市空间的蝶变新生
编者按:
城市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历史与未来的深情对话;每一处空间的重塑,都凝聚着守护与创新的智慧。2025年岱庙广场改造工程的启动,不仅是泰安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功能优化,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它既要打破过去景观与设施的桎梏,更要让泰山千年文脉在现代城市肌理中焕发新生。
从遮挡观山视野的繁茂树木,到破损难行的步道设施;从静态单一的展示功能,到如今融入全息投影、非遗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这场改造以“绣花功夫”雕琢每一处细节,用科技赋能文化,以民意凝聚共识。党委政府在规划中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既传承“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的深厚底蕴,又通过多方参与、科学论证,将市民游客的期待转化为设计方案的灵感源泉。
岱庙广场的蝶变,不仅关乎一处地标性空间的升级,更承载着一座城市对“国泰民安”精神的延续与弘扬。当未来游客漫步于镌刻着泰山故事的步道,当市民在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中感受文化魅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更新的成果,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是泰安献给时代的答卷,也为所有致力于历史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探索,提供了可鉴之路。
岱庙广场改造:千年文脉的现代回响,城市空间的蝶变新生
张庆明
2025年6月,巍巍泰山俯瞰之下,岱庙广场改造工程正式启幕。这场承载着历史传承与城市发展双重使命的工程,不仅是泰安城市空间的深度重塑,更是党委政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出将城市核心区域打造为文化地标与民生福地的坚定决心。
一、回望来时路:历史工程的现实困境
2019年落成的岱庙广场,作为“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的关键枢纽,虽初步构建起“三重空间、一条轴线”的格局,打通了岱庙与泰山的文化脉络,但在岁月的沉淀中,诸多问题逐渐显露。
景观层面,高大茂密的松柏如天然屏障,层层阻隔了市民与游客眺望泰山的视野,使得泰山的雄浑壮美难以完整呈现;石灯笼等现代感十足的构筑物,与岱庙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破坏了历史氛围的连贯性与纯粹性。设施方面,步行道采用沙子填充加水泥浆铺面的施工工艺,导致鹅卵石路面先天脆弱,随着时间推移,松动、破损现象频发,孩童不经意的撬挖行为更加剧了损坏程度;夜间照明系统存在明显短板,广场西侧大面积照明盲区,给市民和游客的夜间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功能定位上,过于侧重静态展示,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空间,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休闲需求,使得广场活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价值。
二、擘画新图景:多维度系统性改造升级
针对现存问题,党委政府立足长远,经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于2025年启动岱庙广场全面改造工程。此次改造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根基,以功能优化为核心,以空间拓展为抓手,从景观、设施、功能三大维度展开系统性升级,致力于将岱庙广场打造成文旅交融、主客共享的城市新名片。
在景观重塑方面,专业团队运用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精准移除遮挡视线的高大乔木,重新构建通透的视觉廊道。届时,市民与游客置身广场,可无障碍地眺望泰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雄伟壮观的主峰,实现“人在城中坐,景从山中来”的美妙意境。同时,清理与岱庙风格冲突的石灯笼等元素,取而代之的是融入泰山文化元素的景观小品。此外,设计师巧妙引入泰山杜鹃、泰山海棠等特色花期植物,结合四季更迭,打造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荫如盖、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玉树琼枝”的四季景观,让广场与泰山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增添灵动生机与浪漫气息。
设施升级是此次改造的关键环节。步行道采用新型环保透水混凝土和高强度仿石材料,结合先进的无缝拼接工艺重新铺设,不仅大幅提升了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滑性,还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照明系统全面升级为智能LED照明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亮度自动调节和场景化控制。夜幕降临时,广场上柔和而明亮的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更为游客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夜间氛围。同时,广场还要配备智能监控系统、紧急呼叫装置等安全设施,全方位保障市民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功能拓展方面,改造后的岱庙广场将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的华丽转变。新增的大型沉浸式灯光秀,以泰山神话传说、封禅大典等历史故事为蓝本,运用全息投影、裸眼3D等前沿科技,将千年文化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精心打造的灵动水景,包含音乐喷泉、叠水瀑布等多种形式,或流水潺潺,或喷泉冲天,配合悠扬的古典音乐,成为市民夏日消暑、游客驻足观赏的热门打卡点。此外,广场还规划了非遗文化展示区、文创产品集市、露天阅读空间等特色功能区域,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感受泰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参与互动体验,留下难忘的回忆。
三、凝聚众人心:多方参与共绘美好蓝图
此次改造工程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公众参与。自项目启动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同步推进,广泛征集市民游客意见。线上,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征集平台,发布改造设计方案和效果图,设置意见反馈专栏,方便市民随时提出建议;线下,组织多场市民座谈会、专家论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化学者、社区居民等各界代表参与,面对面交流沟通。
泰安在城市建设中已有丰富的民意征集经验。2024年,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实地走访商户旅行社、随机访问游客等方式,广泛征集红门广场、岱北广场等重点区域空间环境提升和文旅发展建议,并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同年9月,通过中华泰山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就岱北广场初步设计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大众新闻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此次岱庙广场改造充分借鉴过往经验,确保改造方案既传承文化底蕴,又符合市民实际需求。
四、展望新未来:千年古城的文旅新地标
随着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岱庙广场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这里将成为泰安文旅融合的全新地标,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未来憧憬。
白天,游客漫步广场,脚下是镌刻着泰山历史故事的文化步道,身旁是与泰山遥相呼应的特色景观,抬眼便能望见雄伟壮丽的泰山,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走进非遗文化展示区,可近距离观赏泰山皮影、泰山剪纸等传统技艺的精湛表演,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创产品集市,琳琅满目的特色纪念品,将泰山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让人爱不释手。
夜晚,绚丽多彩的灯光秀准时上演,五彩斑斓的光影在夜空中交织闪烁,与泰山的夜色融为一体,如梦如幻;音乐喷泉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灵动的精灵;露天阅读空间里,柔和的灯光下,人们沉浸在书香之中,享受着宁静的夜晚。非遗市集热闹非凡,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露天书吧静谧温馨,人们或静坐阅读,或轻声交流,感受着文化的熏陶。
2025年启动的岱庙广场改造工程,是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更是对泰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传承。不久的将来,焕然一新的岱庙广场必将以惊艳之姿亮相,成为泰安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续写这座千年古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岱庙广场焕新咏
岱宗襟下启新篇,古邑重描盛世笺。
蔽日繁枝通远岫,镂云华构映长天。
灯浮封禅千秋韵,泉涌非遗万缕绵。
民意凝成华彩墨,一城文脉永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