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149
烽火南滇:弥勒抗战老兵的山河印记
刘 玲
八十个寒暑轮回,岁月如流,然而那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记忆,却凝结成一块块沉重的碑石,深深嵌入我们民族记忆的深处,压在每一个后来者的心口。对于那段沉痛、苦难、坚毅的岁月,远在西南边疆的故土也不可幸免于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无数的峨甸儿女披甲上阵,保家卫国,许多人一去不回血染沙场,他们走了,血和肉化成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走了,只留下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名字,留下一段段荡人心魄的爱国之情。
战火曾无情地撕裂山河,弥勒儿女的赤子之心却在血泊中愈发炽热。据相关部门统计,抗战中弥勒籍阵亡将士共119人。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永不褪色的英魂。家住朋普梭落村的张必贵,小名“湘生”,他的父亲张炳焜,便是这119颗星辰中的一颗,永远陨落在台儿庄的焦土上。
每逢清明时节,常会有一个耄耋老人来到弥勒城西的革命烈士陵园,矗立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与他从未谋过面的父亲隔空对话“爹,湘生来看您了。”他的父亲名叫张炳焜,1902年生于弥勒朋普镇,曾在乡下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国难当头,他弃文从武,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淬火成钢,成为滇军中的一员。1931年“九一八”的枪声刺痛神州,他奉命驻守昆明巫家坝机场,阻止日军抢夺、破坏重要军事设施,坚守六年。1937年卢沟桥烽烟再起,他义无反顾加入60军183师542旅1083团,任迫击炮连少校连长,随四万云南子弟徒步千里,北上抗日。云南子弟星夜兼程,历时40余日步行2000公里,到达湖南长沙,改乘火车去前线,保卫首都南京。但部队尚在途中,南京、杭州沦陷,只得返回武汉整训待命。
1938年4月,徐州告急!60军星夜驰援。4月22日凌晨,183师接防台儿庄城外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翌日,1083团即与凶悍的日军前锋狭路相逢!面对日军飞机、坦克、山炮等精良装备的夹击,全团将士奋勇抵抗。激战中,连长张炳焜身先士卒,在最前沿的观察哨位,手持望远镜,沉着指挥炮火压制敌寇,抵住敌军一波又一波轰炸。突然,一声尖啸撕裂长空,日军的炮弹碎片狠狠洞穿了他的右肋!司号员张华、骡马员张必荣等人冒死将他抢下火线,取出弹片,用急救包死死按住汩汩涌血的伤口,灌下两瓶云南白药……然而,重伤难返。当日下午七时许,这位36岁的年轻指挥官,在运河畔梁家湾一个冰冷的小水塘边,永远闭上了眼睛。弥留之际,他紧攥着张必荣的手,留下泣血的嘱托:“你们…若死不掉…回家去…告诉我的后人…要为国家…效劳,打日本…决不能让…日本人在我们国家…称霸!”这断断续续的遗言,是一个父亲、一个军人对家国最后的赤诚。
出征前,他已为妻子腹中的孩子取好了乳名——“湘生”。这名字,刻印着部队行至湖南的日子,更承载着他与无数袍泽“誓死卫国,埋骨何须桑梓地”的铮铮誓言!
如今,“湘生”已是88岁的耄耋老人。与父亲从未谋面是他一生的遗憾。多年前,当他第一次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上看到父亲的照片时,嘴角不由自主的抖动,心里默默地喊出了一声“父亲”。当他接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递来家书复印文件时,早已情不自禁满眼泪光。在朋普老家,他左手握锄,耕耘着脚下这片父亲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右手执笔,在三尺讲台默默播撒知识的火种,过着父亲为之牺牲却未能享受到的安宁岁月。他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但父亲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早已化作他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多少个夜晚,梦境将他带到湖南的征途,带到台儿庄的焦土。他看见父亲一身戎装,在硝烟中挺立如松,指挥若定;看见父亲与战友们怒吼着冲向敌阵,用血肉筑起长城;看见那弥漫的硝烟和破碎的山河……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触摸父亲最后的温度,找寻那未能归家的忠魂,成了湘生老人心中萦绕一生的夙愿。
2016年,湘生在儿子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台儿庄的寻根之旅。然而,沧海桑田,旧貌尽改。昔日的战场早已融入现代城市的肌理,运河边的梁家湾,那个掩埋忠骨的小水塘,在时光的冲刷下,再无一丝痕迹可循。他们伫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茫然四顾,只有脚下沉默的大地,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浸透鲜血的往事。寻访,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消散在历史的风尘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英雄的遗骸,或许已与这片他为之流尽热血的土地,永远地融为一体。
在弥勒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像这样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老兵还有很多,他们的名字,是历史夜空中的点点星辰:
参加过长沙会战的戴容昭老人,时任营部中尉副官。长沙城的惨烈,烙印般刻在他心底:三天三夜的血火交织,民房在爆炸中化为瓦砾,同胞的躯体横陈街巷……那人间炼狱的景象,伴随了他一生。能文能武的熊文楷老人,曾浴血禹王山,鏖战赣北。硝烟散尽后,他饱蘸深情的笔墨,为禹王山抗日纪念馆题写了那遒劲的鎏金大字。晚年的他,更以无数歌颂家国的书法作品,让铁血豪情在宣纸上流淌,屡获全国殊荣。戎马一生,征战万里的刘宝昌老兵,足迹烙在山东抗日战场、越南受降仪式、淮海战役的滚滚硝烟之中,立下大功一次、小功一次。直至抗美援朝结束,方卸甲还乡。在他家中,我们见到了那些穿越时光的纸页——泛黄、卷边、布满折痕的立功证明书,它们沉默地躺在尘埃里,却字字千钧,无声讲述着主人昔日的勇毅与荣光。段炳仁老兵带领的骡马大队,一次次穿越敌占区送去枪支弹药,以血肉之躯筑起补给线。在山东寿光南境,他所在的一个团与日军一个联队狭路相逢。炮火撕裂长空,硝烟蔽日。激战之地多为嶙峋石山,骡马驮运弹药,马蹄打滑,寸步难行。八十多名云南汉字,肩扛沉重的弹药箱,化身沉默的山脊,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向着吞噬生命的山顶,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很多战友被敌人的枪炮击中,倒在血泊中,但没有一个退缩,大家都说“多扛一箱弹药,就能多杀几个鬼子!”。11岁就扛起枪的娃娃兵施炳贵,五年后稚气未脱,却已随军踏上越南土地,在受降时刻,亲手从仓库的阴影里揪出了两名试图藏匿的日军军官。滇西抗战的救护兵杨友寿,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双手和肩膀,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百余位伤兵和病患的生命。还有张建林、张怀声、刘发祥、何本忠、卢发青……他们曾随部队昂首挺进越南河内,见证侵略者最后的低头。
2016年,我们尚能寻访到21位这样的历史见证者。岁月无情,逝者如斯,如今仅剩一位百岁人瑞——李复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和平降临后,解甲归田,默默握起镰刀锄头,将惊涛骇浪的过往深埋心底,从不炫耀赫赫战功,甘于在平凡中守护这片用血与火换来的安宁。他们是民族的铮铮脊梁,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活化石”,是新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无声注脚。
这些平凡战士的故事令人心碎,而在弥勒乃至整个滇军的抗战史诗中,血战台儿庄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其灵魂人物便是被誉为“抗日虎将”的张冲将军!出生于弥勒东山的彝族人张冲,时任师长,他率领184师铁血男儿,在徐州禹王山阵地,与号称日军精锐的坂垣、矶谷师团展开了惊天动地的鏖战。整整二十七个昼夜,炮火将山石犁为齑粉,硝烟遮天蔽日。滇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刺刀、用血肉、用不屈的意志,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疯狂的进攻,硬生生挫败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此役,滇军打出了令敌胆寒的雄风、血性与气节!连日本报纸也惊骇地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日军《战斗纪要》更是留下了对那三个“番号不明”的滇军师(即182、183、184师)的敬畏:“官兵强悍勇猛,战斗力之强是日军从未碰到过的。”
八十年的光阴,足以让瓦砾之上开出新的花朵,却无法抹平记忆的沟壑。那些被战火灼伤的土地,如今绿树成荫,那些曾被鲜血染红的江河,如今映照着和平的蓝天。然而,矗立于山河之间的纪念碑,依然以沉默的姿态,向天空诉说着那段不容遗忘的岁月。举一杯酒向天,敬献今天的幸福生活,举一杯酒向地,敬献阵亡的战士。无论是纪念碑上留下名字的或是没有留下名字的,共和国都不会忘记,一朵花开了,一山的花开了,它们耳畔有英雄的故事。
让我们秉承革命者的精神与意志,向着复兴中华的新征程迈进!
作者简介:刘玲,女,笔名玉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300多篇作品刊载于《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格调》《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政协报》《文学界》《家庭周报》《含笑花》《红河文学》《大理文化》《昭通文学》《中国诗歌网》等。作品获第一届云南省“绿水青山.彩云南”水文化征集优秀奖,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有奖征文三等奖,“潮起大湾”第二届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优秀奖等30多次。出版诗歌集《高原蓝》、散文集《云下红尘》。作品收编入《云南文学2019年度选本》《诗家集》等。
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