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涟水社)
[双调•水仙子] 铭记七七
卢沟弹雨裂苍冥,往昔倭蹄践野狞,累年寇焰侵途逞。烽烟犹未宁,(记)山河忠骨崚嶒。苍生哭,故邑零,怨海千层。
而今禹甸耀威灵,科教兴邦好梦馨。岂容余烬重燃迸,同袍护泰宁。将屠仇镂心铭。安邦计,使命承,永奠坤庭。
这首由易铁成(涟水社)创作的《[双调•水仙子] 铭记七七》以卢沟桥事变为历史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民族苦难与复兴主题。全曲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历史苦难的凝缩
上阕以"卢沟弹雨""倭蹄践野"等意象再现1937年日军侵华暴行,其中"裂苍冥""践野狞"的强烈视觉冲击,与史料记载的"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的挑衅行为相呼应。"山河忠骨崚嶒"暗合卢沟桥守军"挥舞大刀与日军殊死搏斗"的史实,而"苍生哭""怨海千层"则浓缩了"八载膏膻地,千秋壮烈存"的民族集体记忆。
二、当代复兴的宣言
下阕转折至"禹甸耀威灵"的现代图景,"科教兴邦"呼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当代主题。"岂容余烬重燃迸"延续了"握紧刀枪防恶邻"的警醒意识,末句"永奠坤庭"以"安邦计""使命承"的递进式结语,强化了"警钟长在耳"的纪念意义。
艺术特色上,作品遵循《水仙子》曲牌"首二句宜对"的规范,通过"裂苍冥/践野狞"等工对形成时空张力。典故运用如"禹甸"(《诗经》)、"坤庭"(《周易》)赋予历史厚重感,与"弹雨""烽烟"等战争意象构成雅俗交融的散曲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