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讯(赵顺章)学军,真的是你来到我们家乡了? 这不是作梦吧? 万振,我忘不了咱们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你对我的帮助可大啦! 会亭,你是战友中退伍最晚的,我们分别已有半个世纪吧? 顺章,你是我们的老班长,是你把我接到咱们部队的。 这个战友叫赵建国,曾任咱们团首长的警卫员,是从政治处主任位置上转业的。他特意给我们当司机,已经驱车一百多里! 2025年6月7日,仿佛集合的军号再次吹响。5个分别半个多世纪的原6173部队的老战友重逢!紧紧地拥抱,眼含的热泪,滚烫的话语比肩正午的阳光! 我又一次擦拭那枚闪光的五角星与一对红领章。1969年12月后8年多的军旅岁月在金属纹路里流淌,仿佛还能听见绿色军营里歌声嘹亮。那时,谁都不曾想到,我们的人生会在时光长河里卷起如此波浪。
张学军教授的白大褂终年带着壮重与圣洁,就像当年他身着军装背着药箱巡诊时英姿飒爽的模样。2018年春天,他的微信头像突然在我眼前跳动:"老班长,我找到李会亭的信息了。你可知道高万振等战友在哪里?" 手机屏幕的微光里,我看见自己的手指在颤抖,几十年的光阴在视网膜上投下重影——那个不满16岁入伍,总把纱布叠成豆腐块的卫生员;那个爱在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悄悄看书的小战士;那个担任过十多年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的老教授;那个50多年未曾见面的老战友张学军……真的还能从我的记忆深处走到面前吗?
命运给我们划下的轨迹比军用地图还要曲折。当我埋首在新闻报道里熬过无数个日夜时,李会亭正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当张学军站在国际医学论坛聚光灯下时,长期在乡村从事防疫工作的高万振正在与疾病抗争。在我们视频通话时,高万振传递儿子当上人民警察的佳音。但是我们至今未能谋面。李会亭经常会告诉我农作物丰收的喜讯。他还把镜头对着院里的老枣树说:"等枣子红熟了,你们一定来吃啊。"可枣子绿了又红几个春秋,我们始终只能隔着屏幕数对方新添的皱纹与白发。
直到不久前那个飘着茉莉花香的清晨,张学军的行程表上突然出现"舞阳县人民医院"的字样。我翻出珍藏的军用地图,指尖划过他辗转的足迹:合肥飞福州转郑州,再绕过许昌丶平顶山直达舞阳。这个惜时如金分秒必争的教授,竟在密密麻麻的行程里撕开一个 缺口,让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有机会重逢!
舞阳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飘着淡淡的药香。当我们满怀期望近前时,张学军正在给患者义诊。100多名患者围在身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智慧与深情四处飞扬。50多年前,那个老军医教我们战地包扎的夜晚,篝火也是这样在彼此眼中格外明亮…… 高万振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当年的红五星与领章,上面蒙着细密的棉絮,像落了一层经年的冰霜。当过兵的人都会把这个宝贝珍藏!
阳光射进诊室时,我们并排坐在长椅上。张学军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听诊器,李会亭的口袋装着降压药,高万振的布鞋上沾着奔波的泥土,而我带着的是珍贵54年前与战友的合影与赵府佳酿…… 5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畅怀大笑,好似当年青春的模样!我们带着各自的"武器",就像当年背着药箱扛着钢枪,在各自的人生战场上闯荡。
远处部队的集合军号吹响,恍若50多年前齐鲁大地的回声。那些错过的春夏秋冬,此刻都化作会客室窗台上轻轻摇曳的青藤。最清澈的溪流往往源自最深的山涧,最纯粹的情谊总是历经岁月冲刷愈发绵长。当我们的手重新握在一起时,分明触到了50多年前那无数个星光璀璨的夜晚,五双年轻的手掌在军旗下相叠的温度。时间不是距离,职业丶处境、贫富等等也都不是!战友的情谊弥足珍贵且永恒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