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归元寺赋》以古雅笔墨勾勒名刹风貌,兼具史料性与禅意美,诗评可从三方面观之:
一、架构精巧,气象浑成
开篇以“雄踞汉阳,襟带长江”定地理之位,借“黄鹤晴川”“钟子琴台”等意象铺展空间格局,既显寺院形胜,又暗合武汉人文底蕴。继而溯顺治年间建寺之源,述宝殿、罗汉堂之景,再写晨钟暮鼓、四时之景,终以“万法归一”点出“归元”真意,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如剥茧见丝,尽显章法之妙。
二、细节传神,意趣交融
“五百尊者,或喜或嗔,或坐或卧”寥寥数字,便使罗汉堂塑像跃然纸上;“依年齿默数,随缘得偈”则将民俗与禅意结合,添生活气息。四时之景的描绘“樱花掩映”“丹桂飘香”,以物候之变衬“佛性恒常”,于具象中见抽象,余味悠长。
三、禅理暗藏,余韵悠然
结句“归元者,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以设问破题,引读者思悟“当下”之禅机。赞语“万缘放下,即见心王”更是直点核心,将寺院的物质存在升华为精神象征,使赋文超越景物描摹,成为禅文化的生动注脚。
通篇辞藻典丽而不晦涩,叙事简括而不失丰赡,堪称咏寺赋中的佳作,既见作者对归元寺的熟稔,亦显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