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学民报道)“昔有猗顿,盬盐起家,畜殖兴邦,商道之光初耀河东;今看临猗,文脉赓续,精神赋能,以古智之泉浇灌高质量发展新田。当"弘扬”与"传承”的号角在猗顿故里再次吹响,其声所向,正是那产业兴旺、县域繁荣的壮阔图景。” ——题记
2025年7月4日,关汉卿大剧院内精英荟萃,群贤毕至。《山西•临猗2025猗顿文化交流暨鲜枣产业发展推介活动》在此隆重启幕。这不仅仅是一场地域文化展演与产业推介,更是一次向历史深处寻找智慧、为现实发展注入灵魂的庄重仪式。“弘扬猗顿文化,传承晋商精神”的宣言,如黄钟大吕,激荡在临猗的山水之间,更叩响了以文化基因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一、猗顿其人:盐池之畔的商道初曦
临猗这片土地,深深烙印着一位传奇巨贾的名子——猗顿。这位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被司马迁浓墨重彩记载的人物,以其非凡胆识与经营智慧,在战国时期便点亮了晋南商业文明的曙光。
猗顿的崛起,是智慧与机遇的完美邂逅。他敏锐把握了河东盐池这一“国之大宝”的独特价值。史载其“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更关键的是“用盬盐起”,通过大规模畜牧积累原始资本后,将目光精准投向盐业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命脉领域。他并非简单贩运,而是深度介入盐业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建立了一套高效运营体系。其“赀拟王公,名驰天下”的财富神话,正是源于对资源价值的深刻洞察、对规模经营的执着追求、对市场规律的率先践行。他如一颗启明星,在临猗大地上升起,其光辉早已超越财富本身,沉淀为一种敢为人先、善谋实干、诚信为本的独特商业精神,这便是后世所称誉、滋养了广袤晋商的“猗顿文化”的源头活水。
二、精神滥觞:猗顿文化与晋商魂魄的古今共振
猗顿文化,绝非尘封于竹简帛书中的冰冷符号,它是流淌在晋商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晋商精神”宏大交响的序曲与基石。当我们解读明清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特质时,清晰可见其与两千多年前的猗顿实践的高度同频与深刻传承。
猗顿在猗氏之南“大畜牛羊”,其规模经营、善用资源的理念,正是后世晋商“精于管理”的雏形;他依托盐池“用盬盐起”,敏锐把握关键资源与国家命脉,这种洞察力与战略眼光,为晋商纵横天下,经营粮、布、茶、金融等大宗商品奠定了思维范式;其“赀拟王公”的成就背后,必然包含着对诚信准则的恪守和对契约精神的尊重,这直接孕育了晋商“诚信义利”的魂魄。可以说,晋商精神中“无中生有”的开拓气魄、"纵横捭阖”的经营格局、“汇通天下”的金融视野,都能在猗顿的早期实践中找到精神原型。临猗,作为猗顿的兴业之地与精神原乡,自然成为解读和弘扬晋商精神无法绕开的坐标原点,其文化价值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愈发璀璨。
三、古智新用:猗顿文化驱动县域经济的多维路径
在临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棋局中,底蕴深厚的猗顿文化绝非仅供凭吊的“文物”,而是能点石成金的“资本”。其赋能路径清晰有力,展现为文化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
赋能特色产业,铸就“金字招牌”:猗顿“大畜牛羊”、用盬盐起”所蕴含的对地域优势资源的精准识别与深度开发智慧,为临猗现代农业特别是鲜枣产业的跃升提供了历史参照与精神动力。临猗冬枣甲天下,“庙上冬枣”等品牌早已声名远播,年产量惊人,产值不断攀升。传承猗顿精神,便是要超越初级生产,向产业链高峰攀登:强化新品种研发,提升品质;深化保鲜、加工技术,延伸价值链;更要利用猗顿文化所代表的“诚信精工”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提升“临猗鲜枣”的文化附加值、市场辨识度与溢价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7月4日鲜枣产业推介活动,正是将猗顿文化精神注入鲜枣产业品牌价值塑造的一次有力实践。
激活文旅融合,锻造“流量引擎”:猗顿墓、猗顿祠等历史遗迹是临猗不可复制的文化地标。弘扬猗顿文化,关键在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活跃的文旅生产力。精心规划建设猗顿文化主题景区,复现其经营场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将猗顿"善观时变、勇于开拓”的传奇人生,通过舞台剧、影视作品、数字动漫等形式生动呈现;设计融合猗顿文化符号与晋商元素的特色文创产品、研学路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吸引人流、汇聚财气,使文化资源成为驱动旅游消费、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让文化"软实力”产出经济“硬效益”。
涵养创新生态,激发“源头活水”:猗顿精神的精髓在于其"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性与“敏察时变”的适应性。在今日临猗,弘扬猗顿文化,最核心的是要塑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实干的社会氛围和营商文化。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打造便捷高效、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引导企业家学习猗顿立足本土、放眼全局的战略思维,在数字经济、智慧农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勇于探索;同时,要弘扬猗顿“诚信为本”的商道,构建健康互信的商业伦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猗顿文化所蕴含的开放、进取基因,是临猗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摸式,实现动能转换、弯道超车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四、文化铸魂:县域经济航程的定海神针
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从单纯的资源、区位、政策比拼,跃升为综合实力的较量,其中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猗顿文化对于今日临猗,其价值远超一般意义上的“遗产”或“名片”,它是区域发展的独特“文化资本”与核心“竞争软实力”。
深入挖掘、大力弘扬猗顿文化,是临猗在千县竞发中确立的身份标识,增强文化认同与凝聚力的关键。它赋予临猗发展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自信,是吸引外部投资、人才技术,提升区域美誉度与吸引力的无形磁石。更为重要的是,猗顿文化所承载的诚信、创新、实干、担当等价值理念,是涵养健康商业伦理、优化营商环境、塑造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沃土。当猗顿的智慧穿越时空,融入当代临猗人的血脉,成为干事创业的共同价值遵循时,它便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最深沉、最持久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是抵御风浪、行稳致远的“定海神针”。
五、商脉永续: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发展哲学
大剧院的盛会虽已落幕,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交响乐章正渐入高潮。我们深信,当一地真正读懂并激活自身的历史文脉,便不仅仅是获取了经济增长的密码,更是找到了文明赓续的基因。猗顿文化所蕴含的“观时变、重诚信、敢创新、济天下”精神,早已超越地域与时代局限,成为中华商业文明的精神坐标之一。
临猗的实践启示我们:县域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底蕴的较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能否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猗顿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不仅关乎一地一域的发展,更是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现代化路径——这条路径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彰显文化自信;既追求经济效益,又实现精神传承;既立足地方特色,又回应时代命题。
放眼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临猗以猗顿文化为魂、以鲜枣产业为体的创新实践,恰如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其意义必将超越县域范畴:它启示我们,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那些扎根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智慧,依然能够焕发出指引前行的光芒;那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密码的文化基因,正是我们在百年变局中保持定力、开拓新局的底气所在。
当临猗的鲜枣带着猗顿的智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当晋商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县域的振兴图景,更是一种文明型发展的中国方案——在这里,历史与未来握手,文化与经济共生,乡土与世界对话。这或许就是猗顿留给今天最宝贵的启示:真正的商脉,从不在追逐利益的短视中断流,而在造福社会的长河中永续。
作者简介:王学民:临猗县人,大专文化,退休干部。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会员,临猗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临猗县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临猗县诗联学会副主席,临猗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临猗县猗顿文化研究会会员,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书法家协会顾问,临猗县《古驿樊桥站》主编,著有《樊桥驿站》一书。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