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星河掌上诠:诗词经纬中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现华罗庚的壮阔心图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在浩瀚的星河与精微的数学符号之间,华罗庚曾留下那句叩击心灵的自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诗人马学林以十首同名诗词为这位科学巨匠构筑精神丰碑时,他亦在浩荡诗行中织入了数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宏伟图景——“星河万点掌心诠”、“数海无涯开境界”——这岂止是颂扬,更是一场精神共振:以古老的平仄韵律,为现代科学灵魂塑像,让华罗庚的数学王国与精神星空在诗行中永恒闪耀。“跛足登峰究极玄,星河万点掌心诠。”当马学林以这般奇崛意象为华罗庚赋形,一位以残缺之躯丈量宇宙玄奥的巨人便巍然立起。十首同名诗词如十面棱镜,折射出华罗庚生命光谱的璀璨华章——自金坛跛足少年艰难启程,至最终化身数学星空中的永恒坐标,这组诗篇以精严格律与丰沛意象,为“中国数学之父”铸造了一座不朽的文学丰碑。
一、华罗庚所涉猎的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等深邃领域,在诗人笔下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图景。“矩阵千畴开广宇,群知万象溯深诠”两句,以“千畴”喻矩阵理论之广博,以“群知”点典型群之精微,使抽象理论顿生天地开辟般的恢弘气象。而“星河有序证穹疆”一句,则巧妙揭示其研究揭示宇宙内在秩序的伟力,数学符号于此升华为星辰运行的密码。更令人击节的是“定理煌煌彰智慧,双星熠熠解玄疑”——“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如双子星座,在人类认知的夜空中恒久闪耀,其智慧光芒照亮了无数疑难深谷。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传奇经历,在诗词中被赋予神性般的精神淬炼。“躯残雪案志方刚”勾勒寒窗苦读的坚毅轮廓;“金坛跛脚志坚时”则凸显命运重压下灵魂的不屈高度。尤为撼人心魄的是“跛足登峰究极玄,星河万点掌心诠”的意象:那具受困于尘世的躯壳,其精神却将浩瀚星河尽握掌中,实现了对命运深渊的辉煌超越。肉身局限与精神无极的强烈张力,在此迸发出生命最壮美的光芒。
二、华罗庚1950年毅然归国的壮举,在诗行间激荡着赤子热忱的澎湃回响。“运筹赤县归舟切”,一个“切”字饱含刻骨乡愁与报国急迫;“归心赤县”“丹忱萦禹甸”,则反复吟咏其对故土的碧血丹心。归国后他倾力推行“双法”(优选法与统筹法),诗人赞曰“双法惠风苏赤县”——“惠风”二字道出科学方法如春风化雨,滋养神州大地;“畴野化霖苏赤县”更将数学智慧比作复苏田野的甘霖,焕发应用数学服务民生的实践伟力。
作为教育家的华罗庚,其桃李满天下的盛景在诗词中被反复礼赞。“沥血黉门谱著诗”,将教育生涯升华为壮丽诗篇;“绛帷传火毓青阳”,喻指先生如传递文明火种,育化生机勃勃的新生代。最动人的是“桃李盈门荣赤县”与“桃李春风劲”的意象:当万千桃李芬芳绽放于神州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宗师的勋业,更是一个民族智力血脉的蓬勃延续。
三、马学林的诗词以金石之笔,镂刻出华罗庚在抽象王国开疆拓土的英姿。诗人以“矩阵千畴开广宇,群知万象溯深诠”的磅礴意象,将华罗庚在矩阵几何学与典型群领域的奠基性贡献具象为宇宙秩序的开拓。那些“群知万象”的幽深理论,在诗中化作可触摸的“千畴”沃野。而“定理煌煌立”、“定理辉煌铭史册”、“定时煌业破云烟”的铿锵叠唱,如黄钟大吕,直指以“华氏定理”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刻发现。尤其“星河万点掌心诠”一句,以惊人想象力将宇宙星辰尽收于数学家掌中:这既是对华罗庚擅于将复杂现象凝练为数学模型的思维礼赞,更是“掌上轻诠”背后那化混沌为有序的科学伟力之诗意升华。
四、华罗庚的精神高度,在“跛足登峰”的意象中迸发出耀目光辉。诗人反复以“金坛跛脚志坚时”、“躯残雪案志方刚”、“金坛瘸步研玄奥”等句,勾勒出这位江苏金坛学子在逆境中奋起的传奇身影。当命运的寒霜冻结了少年华罗庚的健步,数学王国却为他展开了无限疆域——“跛足登峰究极玄”,这“登峰”之旅不仅是物理攀登,更是灵魂向数学极境的飞升。马学林敏锐捕捉到其精神内核:“身残志未移”的坚韧意志,在“雪案”寒灯下淬炼成“志方刚”的钢铁信念。于是“桃萼破寒霜”的意象便有了双重深意:既是他个人冲破命运冰封的写照,又隐喻其理论如破寒之花,为人类认知带来希望之春。
五、赤子情怀与薪火传承,在诗词中化作激荡的交响。“归心赤县归舟切”、“丹忱萦禹甸”、“归心化雨润桑田”——诗人以密集的“归心”意象,为华罗庚1950年冲破阻挠、毅然归国的历史瞬间注入永恒情感温度。那艘载满赤诚的“归舟”,在诗行中划开了一道跨越时空的爱国波澜。归国后的华罗庚将心血倾注于“绛帐毓群芳”、“沥血育青基”的教育事业,诗人以“桃李盈寰宇”、“桃李争妍”、“桃李春风劲”的丰饶意象,描绘出他培育陈景润等数学栋梁的满园春色。而“薪火连”、“薪火继”的深意,直指华罗庚将知识火种播撒于神州大地,甚至深入工厂车间推广“双法”(优选法、统筹法)——“双法惠风苏赤县”、“双法惠民能赤县”,诗行间吹拂的正是这普惠万民的科学春风。
六、马学林在诗词艺术中施展了不凡造诣。十首诗词构建起一个多维的赞颂宇宙:七律的庄严宏阔、五律的精悍凝练、山花子的轻灵流转、临江仙的飘逸超然、翻香令的古雅蕴藉、浣溪沙的清澈明净,体裁纷呈如群星列布。诗人更以“九章”为枢,巧妙贯通古今智慧长河——“丰碑永立九章篇”、“九章新页写人寰”,既致敬古代数学圣典《九章算术》,又暗喻华罗庚在现代数学殿堂续写的辉煌篇章。这种古今精神的诗性缝合,在“星河有序证穹疆”中达到极致:当数学规律被喻为“星河有序”,华罗庚的探索便成了对宇宙和谐之美的神圣求证。
七、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文光永耀”、“文光千载”、“雄光万代扬”,不仅是对华罗庚学术遗产的礼赞,更是对其精神光华的永恒确认。这些诗句如星轨般环绕着核心命题:华罗庚以数学语言破解宇宙密码的生命实践,本质上是一场壮丽的精神远征。马学林以“玉宇布诗章”点破天机——最高深的数学与最纯粹的诗篇,都是人类理解世界本质的壮丽诗章。
八、马学林诗词的卓异之处,在于以古典格律为现代科学精神赋形,铸就一种奇崛的“数理诗境”。无论是“九章新页写人寰”对《九章算术》这一数学源头的呼应,还是“算稿穷研探极玄”对演算过程的诗意提纯,皆实现了科学理性与诗性智慧的完美交融。在“星河万点掌心诠”这般雄奇意象中,数学家的心智宇宙与浩瀚天宇达成同构——那掌心运转的岂止是星辰?分明是人类智识所能触及的最瑰丽而庄严的秩序。
“文光永耀暖心房”,当诗词以此作结,华罗庚留下的岂止是“华氏定理”的公式?他以残疾之躯创造的健全伟业,如“丰碑永立九章篇”,已融入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马学林这十首诗词,正是以星斗般的文字,为这丰碑镶嵌永恒光芒:华罗庚掌中运转的星河,将继续照亮一代代后来者的求索之路。
结语
当“斯文永续篇”的余韵在时空回荡,马学林的诗词为华罗庚铸就了一座比青铜更恒久的纪念碑。在矩阵千畴与星河万点之间,在跛足登峰与桃李盈门之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学王国的开拓者形象,更是一种精神星空的璀璨坐标。这组诗词的伟大价值,在于它以中华诗学的神韵,让华罗庚的理性光辉与赤子情怀在文化血脉中奔涌不息——当一代代后来者吟咏“文光永耀暖心房”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文字的温度,更是那份永远燃烧的科学薪火,那份将个体生命融入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的永恒星光。华罗庚的生命本身即是一道穿越物质与精神、个体与家国的辉煌轨迹——从金坛陋巷到数学圣殿,从肉身困顿到灵魂自由。马学林的诗词,则如一座横跨科学与文学的壮丽虹桥,引领我们仰望那位以心魂解析星河、以生命丈量永恒的巨人。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7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