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35
红星驻守的第一口井
吕 建

一口看不见井口的机井,一个嵌着红星的铁门,从儿时起,就进入了我的眼帘,住进了三线军工子弟的心间。
曾经,听父亲说:当年在山里选址建厂,水是第一重要的事。许多看上的地方,因为缺水,不得不放弃了。所幸的是,我们一厂的第一口机井就打成了,水质好,水量足。
1964年秋天,山东三线建设刚开始不久,父亲从济南汽车总厂调到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任技术员,在李本钧处长(后为军工局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WQ300产品的前期技术准备工作。那时的他,还没有到过沂源的山里,但也真切地听到了山中传来的好消息。
1965年1月14日,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经省后方建设办公室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实地勘查选择后,省里基本确定,山东地方军工国营九七六厂选址沂源县鲁山之阳的千人洞山峪。国营九七六厂是三线建设时期五机部排序的地方军工厂,为保密,对外称“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第二厂名),简称一厂,和同时筹备的国营九四五厂,即“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是山东最早筹备建设的三线军工厂。
选定厂址后,迅速探明可利用的水资源,成为建设的首要任务。
鲁山之阳,有一条沂河上游的河流——螳螂河,《水经注》称“螳螂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河”,它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千古以来,它仿若群山中一支写意的笔,彰显鲁山之嵯峨的同时,以水为笔峰,深刻而生动地给这里的万物带来生机。千人洞山峪的河道,是螳螂河的一个主要支流,源干鲁山主峰,在土门村北、黄崖村南汇入主河道。但是,做为北方河流,它季节性特点显明,除雨季外,多数时间水量很少,不能支持现代大型工厂的生产、生活运行。于是,省后方建设办公室把目标放在了开采地下水上。
在省后方建设办公室的领导调度下,1月30日,省地质局所属801勘察钻井队,在千人洞下往东四百多米远、往南转角处的河道边上,支起十几米高的钻井架,开始了第一口井的钻探,2月15日钻成,井深101.39米,静水位4.39米,下降1.12米,水量590吨/昼夜,已完全能够满足工厂的设计要求。
近年,听一位在沂蒙山区从事过抗旱打井的钻井行家讲,那时钻井速度很慢,打这样一口井,需要二、三个月,甚至半年,为了三线建设,用半个月时间打成,也真是拼了。
早年,也曾听家父讲过:为了打井,那些人过年都没有回家。看着历史记录的时间,我查阅了一下万年历:1965年1月30日,是农历甲辰年(1964年)腊月二十八日,2月15日是农历乙巳年(1965年)正月十四日。也就是说,祖国大地万家团圆之时,冰天雪地里,他们一直奋战在打井现场。耸立的钻井架,卧雪的帐篷,冰凌凌的棉衣,激情滚滚的热血,点亮摇曳的马灯,又迎来山谷的黎明。济南军区工程处处长、省后方建设办公室基建处处长杨崇福前辈,日月星光下,指挥、记录、报告了这山东三线军工建设第一口井的施工和成果,也无意中将自己奋战的身影留在了九七六厂的历史中。更多的前辈们留给了我们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历史事实,没留姓名。
第一口井的成功,使待建的军工厂有了水的保障,坚定了鲁山千人洞的选址,筑公路,架电线等现场筹备工作,随即在沉寂洪荒的大山之中全面开始。
第一口井的位置,随后建起了九七六厂中央泵房。泵房重地围起了院落,安上了自制的铁框铁门,门框弧型的门楣上,匠心运筹的师傅,特制了一颗带有照明灯座的五角红星,每当夜幕降临,水银灯泡便瞬间点亮红星。后来的岁月中,这套“五星铁门”虽然就地做过挪移、抬升,灯座也失去了功能,但它依旧守护着那第一口井。30年又30年(注:泛指一厂在山中,和出山后的岁月),社会物质财富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鲁山、溶洞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拓建、新修的景区大道,叠过当年的厂区公路,坦荡于千人洞山谷,再无当年处处急弯、陡坡的曲折与险峻。九七六厂离去后的中央泵房,貌似已不再运转,孤独的大门,默然孑立于景区大道旁。往来于景区的游客,或许不会有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过来人每望它一眼,都如泉涌心头,打湿三线岁月的圣地,那门楣上的五星,顷刻间,又会照亮三线人心中的荣光。
说到这里,过来人或许会说,你别光说这井的光荣,它也带给了我们心酸。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不应回避,且有些沉重的话题。
前面说过,第一口井在千人洞下往东不远的河边上,位于下游,而千人洞则是工厂的核心生产区,洞内,布满了机加生产线,洞外,陡峭的山坡上,是电镀等车间的工房。工业废水污染源在上,水源在下,客观上为日后的水污染埋下了隐患。主观讲,是思想上对于水污染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麻痹大意。再加上那个年代污水处理技术、设备落后,电镀等工业废水在露天蓄水池中经过简单的处理、沉淀后,就会倾排于河道之中。终于,1975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公共自来水龙头里流出了发黄的水。
第一口井被自家的工业废水污染了。不是它让人们心酸了,而是人们让它心酸了。打那以后,它成了生产专用水水井。
紧急解决饮用水的措施是,厂里用大解放汽车外出拉水,给每个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送饮用水。没有水罐,用帆布在车箱里铺垫围起,车箱变成了临时的水箱。每到一处生活区,家家户户提着水桶排队接水。
大约一周之后,饮用水管路接上了厂里的备用水井。水是有了,但备用井的水发咸,被人们叫作“懒水”,“懒水”不仅不好喝,洗衣打肥皂时,还会反应出豆脑绪状。生活水成了五、六千人的大问题。
事故发生后,上级主管机关、党委高度重视,省军工局拔付专项资金,用于打新井,而且还为此给厂里配上了五吨的汽车吊。惨痛的教训,也给企业干部、职工很好地上了一课,思想意识和管理措施都有了质的提升。随着企业扩建,和新电镀、氧化、磷化车间的启用,千人洞下的电镀生产线停用了。新的生产线配齐了污水处理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业废水的监控和处理也达到了科学合理、富有成效。1982年,在山东省军工局科技成果表彰大会上,九七六厂获得污水处理成果奖。
至于人们关心的打井,就没有第一口井那么幸运了,前后几年间,在千人洞山峪内外的山沟里钻了不少眼,终也没能打成一口可利用的井。无奈之下,思路又回到了地表水。1981年,企业在黄崖村南螳螂河的主河道边,征地、开挖修建了一个大口井,虽然水量不足,每天只能定时供水,但是,基本解决了职工的饮用水问题。
大口井是厂里打的最后一口井,因第一口井的“受伤”而诞生。它积蓄螳螂河之水,与第一口井合力润泽三线军工九七六人的生产、生活。直到1997年初,按照三线军工企业调迁政策,企业完成整体搬迁日照市。
第一口井,诞生于60年前的正月里,按时间推算,它不仅是九七六厂的第一口井,也应该是山东三线军工,甚至是山东三线建设的第一口机井。它以深遂而饱满的沂蒙清泉,迊接了最早的山东三线建设者,记忆了三线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记忆了时代的伟力,记忆了三线建设带给沂蒙山区的变化,陪伴了火红年代军工人平凡的每一天。它不像地表建筑,即便是风轻云淡,也能碰撞人们多情的视觉。它将铁骨柔情深匿于山川大地,即使含辛茹苦,也要默默奉献,若不是那依然驻守的红星铁门,人们或许都难寻它的踪影。
60年后的今天,凝视这五星铁门依然驻守的第一口井,仿佛触摸到了三线人为国奉献的高尚品格,花甲之人还能做点什么呢?莫如像那花甲之年的红星,守护一段三线历史,告诉人们这里的三线之歌,致敬那曾经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好人好马”,致敬那火红的年代、火红的年华!
嗯,应该是这样,就这样。
2025年7月

建于1965年的中央泵房院门(2023.5月拍摄)

五星门前的景区大道(2025.6月拍摄)

1965年建的中央泵房(2025.6月拍摄)

中央泵房院落背影(2025.6月拍摄)


1981年在螳螂河边开挖、修建的大口井及泵房(2023.5月拍摄)

大口井泵房近影(2023.5拍摄)
作者简介:吕建,男,现年61岁,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营976厂(山东第一机械厂)军工二代人,老家青岛胶州市,生在省城,长在沂蒙山的三线军工厂,1981年在976厂参加工作,历工人、一般干部、中层干部、厂级干部。2007年企业解散后,在日照某房地产公司任职。现退休,居日照。曾荣获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业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22年加入山东军工文化研究室,有多篇关于山东三线军工的散文在网络发表,并被转载,有的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三线春秋》刊物刊登。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