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石牌
文/龙茂泉
江水呜咽,青山垂泪。在宜昌西陵峡深处,石牌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直插江心。它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更铭记着一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1943年那场震撼世界的石牌保卫战。那段烽火岁月里,无数中国军人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他们的故事,似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1943年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日军妄图突破长江防线,直取重庆,摧毁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彻底击垮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而石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地势险要,作为长江三峡、巴东地区、名城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一旦石牌失守,日军便可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来势汹汹的10万日军,中国军队严阵以待,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之战,在石牌这片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决战前夕,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黑云压城,江水翻涌,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而悲鸣。时任师长胡琏立于江边,望着对岸隐隐可见的日军营帐,眼神坚定而决绝。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不仅是守护一方土地,更是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希望。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胡琏写下了那篇气吞山河的祭天誓词:
“大中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
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
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
鬼伏神饮,决心至坚
誓死不渝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
吾何惴焉!
今贼来犯,决以痛歼
力尽,以身殉之
然吾坚信苍苍者天
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
胜利必在握!
此誓
大中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如黄钟大吕,激荡在每一个中国军人的心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誓言,更是全体守军的共同信念,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写照。
战斗打响后,石牌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飞机的轰鸣声、炮弹的爆炸声、枪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一时间,石牌的天空被硝烟染成了黑色,大地也在炮火的轰击下剧烈颤抖。中国军人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简陋的武器,依托着险峻的地形,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热血,每一个阵地都变成了血肉磨坊。
在激烈的战斗中,白刃战成为了最为惨烈的一幕。双方士兵手持刺刀,展开了近身肉搏。没有了枪炮的轰鸣,只有沉重的喘息声、喊杀声和刺刀刺入肉体的闷响。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守住石牌,绝不后退半步。有的士兵在身中数刀后,依然紧紧抱住敌人,与之同归于尽;有的战士在刺刀折断后,用拳头、用牙齿与敌人拼杀。鲜血染红了江水,尸体堆积如山,石牌这片土地,成为了人间炼狱。
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在战斗中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只是简单地用布条将伤口缠住,又继续投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还有一位班长,带领全班战士坚守一个阵地,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在弹药耗尽后,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这样的故事,在石牌保卫战中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每一个英雄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战斗持续了数日,中国军队始终坚守着阵地。尽管伤亡惨重,但他们的意志却坚如磐石。胡琏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他与士兵们并肩作战,用行动诠释着“生为军人,死为军魂”的誓言。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将士众志成城,一次次将日军的进攻击退。胡琏因在石牌保卫战中指挥击败日军有功,获“青天白日勋章。”
终于,日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不得不停止进攻,狼狈撤退。石牌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这场保卫战,从1943年5月21日持续至6月3日,是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一次著名战役,是鄂西会战的关键之战。石牌保卫战,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抗战处在僵持的紧要阶段,日军调集10万兵力进攻石牌,中国军队顽强阻击,甚至展开了三个小时的肉搏战,终于挫败日军入峡西进的阴谋,打破了日军突破长江防线的企图,保卫了长江,保护了重庆,保住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它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担当。1943年7月9日的《新华日报》将石牌保卫战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精神比作“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次战役毙伤日军2.5万余人,缴获大量装备,粉碎日军西进计划。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成为抗战重要转折点。展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精神,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案例。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石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血染石牌嘴的悲壮故事,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站在石牌嘴,眺望滚滚长江,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喊杀声,还能看到中国军人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用热血铸就了民族的脊梁。
石牌保卫战,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和牺牲精神,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的团结与坚韧。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无论遭遇多么艰难的困境,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守护不了的家园。
今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永远铭记石牌保卫战,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 龙茂泉,50后,土家族,湖北巴东人,中共党员,退休公务员。离开公职多年闲赋悠居峡江的一介布衣,酷爱文学打发时光的码字人,偶尔发布文学作品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热爱生活的开心翁,含怡弄孙的闲暇时间专司自媒体、抖音、视频号《峡江布衣》的湖北省自媒体协会会员,讴歌家乡的恩施州“风范长者”。多家文学期刊的签约、终身作家,曾获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2025年度“双十佳”奖等50余项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