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三十四)
作者:张坚
毛泽东与蒋介石
曾联手反美抵制台独
“党史纵览”中有一节说的是:毛泽东与蒋介石是政治上的对手,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也曾与毛泽东有过一次“联手”,反美抵制“台独”。而促使这次联手的正是美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另一方面给台湾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们又暗藏了一手,就是在台湾扶持亲美势力,支持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国务卿杜勒斯改变了美国全球战略。在新战略中,台湾被视为美国在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要在台湾扶持“台独”势力。这部政治力量一旦形成,就可以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真正归于美国控制。
美国的政策归纳起来就是两手:一手支持蒋,一手控制蒋。蒋介石对美国扶持亲美势力以控制他,挟持“台独”势力以待机分裂中国的行为十分不满,但他又需要美国人的支持,以保证自己在中国的最后一块立足之地。于是,蒋介石也对美国采取两种手段:一手继续和美国搞好关系,争取美国的支持;另一手,对“台独”进行镇压,不让他们在台湾形成气候。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独”势力在美国的扶持下,一度十分猖獗。当时蒋介石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把“台独”分子抓起来,关进牢房或驱逐出台湾;二是在台湾内部排挤亲美派,先是排挤掉了亲美分子吴国桢,接着又找机会解除了孙立人的兵权。
胡适是亲美派,但名气大,蒋介石没有直接把他的职务去掉,而是让宋美龄直接与美国联系,让胡适空有驻美大使之名。蒋介石虽然采取了这些压制“台独”的举措,但总的看,他反“台独”并不十分彻底。
毛泽东认识到,当美国支持下的“台独”势力发展起来后,中美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甚至超过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蒋介石虽然反共,但他力主祖国统一,对“台独”势力是镇压的。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即把和平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放在了国共两党之间矛盾斗争的第一位。并且定下了这样的原则:只要台湾能够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蒋介石不但仍然可以留在台湾,而且还可以保留军队。
毛泽东反对“台独”的言行,通过多种渠道传给了蒋介石,提醒了蒋介石,让他真正认识到“台独”的危害性,他更加抵制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加大了打击“台独”的力度。
蒋介石抵制美国分裂中国的企图,始于坚决抵制美国提出的“划峡而治”的方案。由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强烈反对,使美国不得不放弃“划峡而治”的方案。
毛泽东坚决反“台独”,为祖国统一,真诚打算采取“联蒋”的政策,使蒋介石也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是对的。
1958年和1959年这两年,蒋介石下令抓捕大批“台独”分子,不仅把“台独”头领彭明敏等人长期关押,而且对任何鼓吹“台独”的人都不放过,一概抓起来或关押或杀头。1960年4月,台湾选举县长、市长和省议员,蒋介石明令凡是鼓吹“台独”的人,一律不得参加选举。
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可落在美国人手中的基本原则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方针。
毛泽东提出新方针后,对蒋氏父子触动很大,他们生前一直坚持对“台独”实行高压政策。陈诚曾说过:“中共有泱泱大国气度,希望周恩来、张治中相信我,我绝不会违背民族大义”。
陈诚的这些话,可以说是代表了蒋氏父子和台湾国民党多数高官的心声。
时至今日,美国当局者,策动“台独”分裂中国的政治野心不死,动作不断增多。“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尘嚣云上。而我党和政府统一祖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策略更加增强,台湾广大民众回归祖国的民族大义和愿望愈日强烈。可以肯定,历史的巨轮不会倒退,不日,人心所向,两岸融合,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另据《环球时报》等新闻媒体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在美国的唆使下宣称,他们拥有南海群岛的“主权”。试图步步侵夺南沙群岛,并开始入侵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2011年入夏以来,菲律宾加大侵夺南沙群岛的动作。使用从美国援购的汉密尔顿巡逻舰,在南沙群岛巡逻,并加强已侵占的南沙群岛中部分岛礁的军事设施,不断挑起事端,意在加大“抵抗中国的筹码”。
对此,海峡两岸都及时做出强烈反应。北京直接递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份照会谴责菲律宾对中国南海诸岛主权侵夺的非法行为,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实战演练,显示中国军威,以对抗菲律宾。台湾当局也发布新闻稿,重申南沙群岛属于中国国有领土和水域,任何国家无权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占据,“力挺北京”。( 早在蒋介石执政时期,就认定南海群岛是中国的,且立场非常坚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授权台“海巡暑”组建具有海军陆战队性质的部队,增兵南沙群岛,加强防御措施。
就这样,两岸联手打响了“南海保卫战”,足显在这个问题,两岸是同德、同心、同道的。
2023年4月15日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