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晋城巍峨的太行山脉脚下,一款承载着三千年文明印记的蜂蜜酒正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皇城相府蜂蜜酒,这一源自清代宫廷的佳酿,如今已成为中国蜂蜜酒行业的标杆,将传统酿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演绎着从历史到未来的味觉传奇。
从西周宫宴到康熙御赐的千年传承
蜂蜜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裴李冈遗址出土的陶器佐证了这一古老饮品的存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楚辞・招魂》中的“瑶浆蜜勺”,而西周周幽王的宫宴则留下了蜂蜜酒实物的最早记录。唐代药学家苏恭在酿造中发现“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的自然发酵规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详细记载了蜂蜜酒的食疗价值,称其可“治疗风疹、风癣等疾病”。

宋代大文豪苏轼与蜂蜜酒的渊源尤为动人。1080年被贬黄州期间,他得同乡道人传授蜜酒秘方,亲自酿出“开瓮香满城”的佳酿,并赋诗“蜜酒三杯一醉君”。而在皇城相府,蜂蜜酒的传奇则与清代名相陈廷敬家族紧密相连。1699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下榻相府,饮陈廷敬夫人酿制的蜂蜜酒后龙颜大悦,御赐“黄城玉液”之名,这段典故成为皇城相府蜂蜜酒最珍贵的历史注脚。
从宫廷秘酿到行业标准制定者

承载着三百年的酿造技艺,山西皇城相府酒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正式成立,隶属皇城相府集团,开启了蜂蜜酒工业化生产的新篇章。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与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年产能达5000吨,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斩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更是作为蜂蜜酒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主导制定全国首个蜂蜜酒行业标准,并于2020年4月发布,10月1日正式实施,推动全国蜂蜜酒产业规范化发展。


如今的皇城相府酒业已建成集生产研发、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标准化基地,其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生产线每小时可灌装15000余瓶,产品连续5年出口参加法国葡萄酒烈酒大赛,共获得两个大金奖和六个金奖。42度蜂蜜蒸馏酒更摘得IGC国际烈酒(香港)大赛银奖,成为中国蜂蜜酒走向世界的名片。
北纬35.5°黄金蜜源带的天赐馈赠
皇城相府蜂蜜酒的卓越品质,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该公司精选北纬35.5°南太行山荆条蜜、枣花蜜、刺槐蜜等优质成熟蜜为原料。该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年均温10-14℃,无霜期200天,年日照超2000小时,昼夜温差10-15℃,形成国际蜂联认证的“蜜源富集带”。
这里的野生蜜源植物达66种,花期从3月持续至10月,其中荆条蜜作为中国四大名蜜之一,淀粉酶活性检测值达国标的4倍多,2017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酿造用水取自山西第一大泉——延河泉,富含矿物质元素,水质甘甜清冽,经二级反渗透处理,达到酿酒标准。尤为特别的是,采用特有山西中蜂(土蜂)采集花蜜,这种有7000万年进化史的蜂种飞行敏捷、耐寒耐热,所酿蜂蜜酶活性高、含水量低,天然成熟度达到高端标准。
四项专利构筑行业技术壁垒

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皇城相府酒业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构建起领先的技术体系。其核心工艺“低温分段发酵+双塔精细分馏”通过精选不同纯种酵母独立或组合发酵,精准控制22℃发酵温度,结合恒温陶瓷窖藏,最大化保留了17种氨基酸、20余种微量元素。该公司研发的纯种酵母实现产酒与产香功能分离,有效防止杂菌污染,激发蜂蜜天然香气。



智能化生产车间全部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设备,以纯净无菌空气保障发酵环境,从原料到成品实现“零接触”生产。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先进设备构成全链品控体系,每批次原料需通过23项农残、重金属检测。双塔分馏技术每分馏一次相当于蒸馏120次,确保酒体纯净度,形成“蜜香陈香馥郁、醇厚丰满、圆润协调”的独特风格。
健康属性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诠释
皇城相府蜂蜜酒的营养价值经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验证,天然蜂蜜经生物发酵后,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保留活性成分的同时增加酵母代谢营养。其富含的果糖属单糖,易分解、升糖指数低,能快速供能且减轻肝脏负担,适合健康饮酒趋势。
作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该公司每年消耗蜂蜜超1万吨,带动3000余户蜂农增收,创造500余个就业岗位,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模式。更重要的是,其“零粮食消耗、零耕地占用”的特性,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创新示范。正如其宣传语所言,这是一款“对国家好、对蜂农好、对消费者好”的三赢产品。
从西周宫宴的瑶浆蜜勺,到今日蜚声国际的金奖佳酿,皇城相府蜂蜜酒以三千年历史为墨,以太行山水为纸,用科技之笔续写着东方酒文化的传奇。当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荡漾,那不仅是蜂蜜与时光的结晶,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自然与科技的共鸣,正引领着中国蜂蜜酒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图/山西皇城相府酒业有限公司)
声明: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