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1 - 17号”
▓ 张长宁
半个世纪前,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一部讲述二战时期盟军侦察英雄独闯德军巢穴执行绝密任务的小说——《我是11 - 17号》,深深烙印在出身将门的吴大维心中。自幼对军事侦察怀揣热忱的他,视书中情节为人生方向标,为自己未来的侦察生涯指明道路。
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有幸获得独家采访吴大维的机会。此时的他,已从南京某国企集团安保处处长的岗位上退休整七年。岁月沉淀,赋予他沉稳与从容。吴大维身材高大挺拔,面庞透着睿智光芒,每当思考,他总会下意识微微皱眉,眼神瞬间锐利。胸前佩戴的一、二、三等功勋章,无声诉说着往昔辉煌。在他众多英勇事迹中,以“11 - 17号”为无线电台代号,独闯越军营地查证重要情报的经历,尤为扣人心弦。
回溯1978年,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愈发猖獗,频繁挑起事端,战争阴影如乌云般沉甸甸地笼罩着边境地区。9月29日,越军346师246团悍然突袭中国广西那坡县平孟村,残忍造成10余名平民伤亡。这一暴行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越军为掩盖罪行,精心策划了“M - 78101计划”。
1978年国庆节前一天,广西某边防部队侦察参谋吴大维正在紧张执行任务,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即刻从南宁乘直升机飞抵那坡县的部队临时指挥所。此前,他已得知平孟村遭袭,心中满是对越军的愤慨,紧握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在指挥所,吴大维见到刚从越南逃回的华侨唐氏父女。年逾六旬的唐老伯神色凝重,眼中透着焦虑与恐惧,双手紧紧拉住吴大维的手,声音颤抖着讲述惊人消息:他的越军中尉女婿阮经天,今一早让他带女儿唐倩回国,向中国军队报告越军阴谋——国庆节当天,越军将通过赃弹爆炸栽赃嫁祸中方,炸死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其中包括苏联塔斯社两名记者,企图借此挑起更大事端。
站在一旁的唐倩,身材匀称,有着少妇的温婉。她面露惧色,嘴唇微微颤抖,但眼神透着坚毅。
尽管情报来源诡异,吴大维深知事态严重,恐怖爆炸迫在眉睫,容不得丝毫迟疑。负责首长迅速部署,一方面加强外国记者安保工作,增派人手对每一个可能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另一方面,派吴大维连夜潜入边境争议地区寻找情报提供者,要求他天亮前通过无线电确认并传递情报真伪,同时务必确保唐倩平安返回我方边境前沿阵地。
使命高于一切!当夜,一辆越野吉普车将化装成平民的吴大维和唐倩送至边境线。一下车,寒冷夜风扑面而来,二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边境线缓冲地带静谧得让人不安,丛林中不时传来诡异鸟叫,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危险。二人迅速融入夜雾,沿着蜿蜒小路小心翼翼前行。不久,他俩来到双方边境争议地区的无名高地。
吴大维深知此次接头危险重重,稍有差错,不仅情报难以判明真伪并准确送出,还可能危及自身与行动成败。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毅然决然拼死一搏。出发前,他仔细扎好所背的小型无线电发报机,再次确认无线电电台频率设定,嘴里默默念叨着密码不同数字组合代表的含义,确保情报传递万无一失。
按照唐倩提供的约定,吴大维与阮经天在越军营地附近一处隐秘林间接头。四周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呼吸声,阮经天是个光头,身材中等却显得健壮,此刻他神色慌张,眼神闪烁,不停地环顾四周,警惕着周围一切动静。他紧张告知吴大维,越军一支武装分队已潜入那坡县,藏在县郊一处不知名废弃工厂,准备等各国记者齐聚县政府时实施爆炸。吴大维心中一紧,表面却依旧镇定自若,迅速通过电台向上级发送情报:“我为11 - 17号。情报属实,次日爆炸地点为那坡县政府,越军一支分队已潜入县郊一处废弃工厂,具体地址不明。”按照之前与接报人的约定,“我为”而非“我是”开头的“11 - 17号”,意味着对情报存在质疑,有待进一步查证。
完成情报传递后,吴大维准备返回。然而,阮经天却坚称唐倩不能与他一同回去,声称妻子失踪会引发情报泄露怀疑。吴大维心中顿生疑窦,便征求唐倩意见,她却同意阮经天说法。吴大维虽疑虑加深,但并未表露,只是微微
眯起眼睛,暗自警惕。

午夜时分,吴大维借着微弱月光,沿着来路小心翼翼潜返。凭借多年侦察经验,他敏锐察觉到身后有人悄悄尾随。他灵机一动,故意在途中折断一根树枝制造声响,佯装暴露行踪,随后迅速爬上一棵树隐藏起来。他躲在树上,心脏剧烈跳动,眼睛紧紧盯着下方动静。没过多久,阮经天和唐倩身影出现,吴大维心中暗自思索他们的目的。待二人逐渐靠近,他看准时机,猛地从树上一跃而下,就地一滚顺势跃起,一把尖刀已抵住阮经天咽喉。唐倩急忙解释担心他迷路,所以担任掩护跟了过来。吴大维表面装作相信,趁着阮经天悄然抬枪之际,一记手刀精准砍向其脖颈,将他打晕在地,然后用藤条将他绑在树干上,押着唐倩重返无名高地。
在争议地区的无名高地,吴大维暗中观察到越军营地,约一个连兵力携带无后座力炮等重武器,正沿着一条隐秘小径朝边境线进发。他意识到事情复杂,再次冒险发报:“我是11 - 17号。越军约一个连,携带重武器正向我方X边境方向快速移动,需做好迎敌准备,设法逮住活口。”发报时,唐倩也在一旁警惕留意四周动静,额头布满汗珠。
我方边防部队接到密电后,迅速在边境我方越军必经之路布下“口袋阵”。战士们以最快速度占据有利地形,有的趴在草丛中,枪口对准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有的隐藏在大树后,紧握着手中武器,严阵以待。凌晨三点左右,越军突击部队全部越过边境,战斗正式打响。枪炮声瞬间打破夜晚宁静,在我军强大火力封锁威慑下,执行“M - 78101计划”的越军连长见遭遇埋伏,急令一名矮个少尉率一个排进行断后阻击,自己则返身缩回越方。矮个少尉深知此番阻击必死无疑,便违令带头回撤,之后又害怕因临阵脱逃遭到严惩,最终选择向我方投降,并交代出阮经天是此计划主谋。他让妻子和岳父通过边境口岸回国传递假情报,企图声东击西,引诱我方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县城搜寻潜入的小分队,而越军突击队则趁机就近快速跨境,用产于中国的后无座力炮抵近轰击平孟村,以大量爆炸弹片造成中方实施“苦肉计”伤害该村平民的假证据,妄图将罪名栽赃转嫁给我军边防部队。
话题回过头来再说当日的下半夜,越军派出多股分队在边境地带按网格化搜寻阮经天,“一定要找到阮中尉!”越军指挥官叫嚷着。与此同时,被绑在树干上的阮经天正面对着一条逼近的蟒蛇,恐惧得浑身颤抖。当这条巨蟒察觉到附近无数火把映照并靠拢过来,遂张开血盆大口咬住猎物肩膀,阮经天想呼救却因嘴巴早被堵住,只能发出呜呜声。蟒蛇将他围着树干进行致命缠绕,最终将他彻底吞食,只留下一些破碎军装,在夜风中摇曳……
吴大维和唐倩在回撤途中误入陷阱,发现之前标记位置被调换,陷入雷场,难以全身而退。冷静下来的吴大维忙用电台发出密电:“我是11 - 17号。唐倩疑点待排除,因陷入雷场,我无法带她带回,请求支援。”电报发出不久,我军工兵小队在夜色掩护下迅速赶来,经过紧张排雷工作,终将二人成功营救回到我方前沿阵地。在那坡县招待所,唐倩与老父相拥而泣,庆幸没中阮经天诡计,而此时他们还不知阮经天已被巨蟒吞食。后话是,唐氏父女经证实实属被越军特工阮经天利用,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父女仍在广西境内某地处于监视居留状况。
结束对吴大维的采访,他孤勇夜闯敌营的果敢出击和顽强意志,让我深感这场充满悬疑与惊险的情报战之重要,也见证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我方面对越军不断挑衅所表现出的极大忍耐与克制。十年对越轮战结束后,已是我军某部团参谋长的吴大维因伤转业,但他在维护国家尊严、揭露敌人阴谋的故事将载入史册。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战争残酷,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11 - 17号”,不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把能够穿透迷雾与阴谋的利
刃,闪耀着正义与勇敢的光芒。

张长宁,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