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总232期】

陈小秋
写给李海庄园(外一首)
铁锹沉默,掘起多少份倔强;
勾机轰鸣,伸展多少副臂膀。
黎明微芒,擦亮多少个梦幻;
李海转身,加冕多少座王疆。
爱,丈量这方热土;
情,揉进生养他的乡邦。
当那些沉睡的蓝图,
在荒野沟壑间悄然清晰,
美丽,已漫过道道山岗,
童话,正发出璀璨的光芒。
双手深植的情谊
——致马福奎老师
暮色在马先生肩头
压出八十岁的重量
高瘦的影子斜斜铺展
两村之间蜿蜒二十里的路程
冻土在镐头下碎裂
骨节与坚定共振
荒草划破掌心
却割不断马老师
岁月深处的遥望
李海校长的蓝图
庄园每一处墨迹,都晕染着
老马躬身劳作的模样
每个标点都站着马福奎
将荒芜卷起
铺展成北国
亭台稻浪的诗章
夙兴夜寐筑起的庄园
凝结二老霜雪鬓发的勋章
夏风漫过田埂的黄昏
马老师高高的剪影,成了
土地上最挺拔的桅杆
载着同窗半生情谊
驶向永不褪色的远方
华波
泥印
学田乡的泥土翻身时
压住的光开始流淌
你俯身如犁铧
脊背在荒滩上刻写圆弧
两万平米墨迹未干
荷塘在锄柄上长出飞檐
泥浆漫过脚踝的夜晚
你把河床的旧信
铺展成鱼鳞的纹章
而凉亭从你佝偻的弧度里
抽出新篙,轻轻一撑
整个滩涂便站成莲蓬
当蛟流河把星群推上岸
你仍俯身如犁铧
在塘堰深处拓印
整个村庄在泥胚里翻身
你矮小的身躯
却比满月盖得更深更圆
河面浮动的星斗
都是你未曾拾起的
泥点
刘志权
观知雨阁
师尊孔圣楼前立,
碧柳云天曲径波。
书生展卷春秋馆,
纵挽狂澜日月歌。
贤瞻万载人间事,
斗转星移大地说。
博学锦俊知雨馆,
慕访突泉百念多。
赏颐和庄园
夏至颐和美,
攀亭望远乡。
幽水莲花密,
翁功耀北疆。
走进你
未曾拜读过你的史记
醴泉是你又一个尊称
你是大漠深处的奇花
承荫八千载风雨芳华
黄土城墙斑斓了古今
沧桑在天地之间刻印
夏至走进阳光的突泉
这方热土我如此亲近
远望宝石镇中的古城
心随着云朵悠远荡漾
站在高阶上凝视土坡
仿佛又听到游牧羌歌
垄上青草生长了千年
历史博物馆缱绻桑田
汽车长鸣远去了驼铃
农业巨人正大步走来
于迎杰
吹过古城的风
站在春州古城中央舞台上
回望不远处,风过
遗址上残留一方夯土
在太阳下屹立,风声里
苍茫的曲调,八百年的风能听懂
古城新鲜彩旗招展,声势里
缺少些什么,仍是双城
旧都金戈铁马,新址昼夜笙歌
闯进多少人的梦
风,吹过互市上铜镜的尘沙
吹过博物馆里雕着花的金马鞍
不知不觉,风吹薄了人
风,吹走了风
张洪玉
走进李海颐和庄园(自由体诗)
乘坐大巴去突泉,
一路风光入眼睑。
采风来到学田地,
蛟河古道变良田。
芍药花开展姿妍,
鱼翔浅底荡悠闲。
小桥池塘绿映荷,
果园飘香醉心间。
美丽学田好风光
【歌词】
A1
牵一缕清风 我来学田乡,
看小桥流水 池塘绿荷香。
梧桐随风摆 芍药花绽放,
一行行稻苗 伫立水中央。
A2
走进学堂地 清廉满画廊,
传统精神在 树立新榜样。
知雨阁楼里 妙笔绘山乡,
浓墨吟诗句 情怀颂北疆。
B1
美丽学田好风光,
绿树成荫绕村庄。
蛟流河水润两岸,
人逐梦想奔小康。
B2
美丽学田好风光,
满山遍野种希望。
祈盼金秋收成好,
幸福生活笑脸扬。
(结尾)
祈盼金秋收成好,
美好日子万年长!
春州古城美丽的地方
【歌词】
(主歌)A1
山脉起伏奔向那远方,
蛟流河水蜿蜒的流淌。
春州古城屹立的城墙,
仿佛诉说曾经的过往。
A2
博物馆里如灿烂星光,
厚重历史书写着诗章。
契丹风情别有一番景,
古老记忆岁月中闪亮。
(副歌)B
春州古城美丽的地方,
红色文化绽放着光芒。
千年传承古蕴的味道,
山水福地令人流恋难忘。
千年文脉古蕴的芬芳,
这方水土让人心驰神往!
杨润德
学田乡吟颂
走进突泉学田乡,
感赋习诗吟华章。
良田万顷展碧浪,
菜棚果实溢满香。
城乡公路通八方,
广场欢歌乐夕阳。
惠民春风拂绿野,
生活甜蜜感恩党。
是谁,把我引入甜美的梦乡
迎着第一缕晨阳
踏着田野泛绿的碧浪
望着长势肥壮的良田
还有满眼绿绿的菜园
采风学田乡喜悦溢满心房
村前的泉溪哗哗流淌
诉说着义和村今夕非比的绿色希望
当年离岗退休的一位老校长
竟然让村外一个沙滩变成如今大鱼塘
鱼塘边栽有梧桐树、红叶京梅、垂榆树等种植的蔬菜
形成一个近两万平方的绿色庄园
庄园取代了往日荒凉迈上新农村康庄
黄昏,优雅的旋律回荡歌舞广场
夕阳红舞蹈队欢歌飞扬
古老的春州城(原辽金古城)墙讲述着今昔巨变的过往
历史博物馆一盏盏灯光
把突泉古城厚实的文化底蕴照亮
文化自信引领宝城村(突泉老地名)奋进征程的方向
宝城村人的笑容与春州城墙一起
书写学田乡新农村日益崛起新篇章
月光映射在颐和庄园梧桐树上
学田乡人在勤劳淳朴的宣纸上
描绘着属于当代农民
最新最美绚丽的画廊
是谁,把我引入甜美的梦乡?
学田乡人新时代征途开创新农村的力量
采风学田颐和庄园随感
鱼塘展新卷,
庄园万象新。
田园凝碧绿,
政策惠村民。
园舍飘欢歌,
农科锈黄金。
微风拂绿野,
逐梦新农村。
平安
记行颐和庄园(散文)
颐和庄园位于兴安盟突泉县西北部的学田乡,1998年,蛟流河大洪水,大水冲刷淤积,形成了这块沃土。(蛟流河发源于突泉县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处老头山附近的毛日达板山)
6月22日,兴安盟诗词协会部分会员驱车一百五十公里去颐和庄园,沿途青山绵延,绿水潺潺,有省级高速,更有“乡间小路”。只是因晕车让我有些难受,人有身体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之前会长安排,此行每个人至少写三首诗。回来的之后还有师友发微信打电话慰问晕车怎么样了。我就赶紧写作业,发到群里,让队友们放心,告知晕车已经好了。
进入颐和庄园,小路一侧芍药牡丹,花的旁侧嘉树错落。另一侧睡莲盈盈,水田油油。再往前是玉米黄瓜西红柿,各自生机勃勃。高处凉亭翼然,平处小桥流水人家。室内藏书半墙,花香习习,想来伴着晨曦斜阳,定会有鸟儿歌唱,而此刻忽然闯入三四十歌男诗女们,早就躲到树荫里去了,哪好意思出来婉转。
主人李海,十来种新鲜水果盛情款待,并讲述校长退休之后如何勤恳打造这块园田。其实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园田,在喧嚣之中选择这么一块清净干净的地方,别有洞天的,应该就是上乘的选择,我们都积极向上的生活,也是一种奉献。
近日刀郎先生真情巡演,又带红了很多红歌,此刻让我想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其中的一句歌词,“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让我们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以此感谢颐和庄园主人的盛情,感谢组织者的周到安排,感一路同行的师友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刘国林
千 年 回 眸
当我站在兴安之巅 高高的老头山上
俯瞰那烟波浩渺 神密的突泉大地
在我心中就会迸发出
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慨和暇想
当我一只脚踏进新建的千年古城
而另一只却脚迈进了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 大辽王国的门槛
仿佛玲听到山风呼啸 黄沙漫卷
俨然瞥见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巍巍的大兴岭东麓余脉
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摇蓝
公元九世纪末(983)、十世纪初(1038)
你枕着海拔1,392米的老头山主峰
你弯涎在千转百回蛟流河的源头
“双城子”古城在此诞生
连绵不断的老头山峦 亦天然屏障
雨量充沛 温度宜人
“春州城”故此得名
纵观辽史《地理志》
行政区划分京、州、县三级管理
春州定位于观察州二级置所
是辽帝春捺钵驻跸之地
蛟流河依川而下 汇入洮儿河
水陆交通便利 沿途风光秀丽
上山狩猎 下河捕鱼
成为辽帝巡访到过最多的地方
文武百官 皇妃宫女威仪浩荡
旌旗猎猎 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北疆政治核心舞台
临朝听政 指挥征伐 调配官员
接受朝贡 安抚部族 赈济灾民
天祚帝“头鱼宴” 盟辱结怨葬送大辽
金太祖病殁于春州 将成为世纪之迷
当你站在一条绵亘在双城古城的金长城上
你就会知道双城子古城
是它承载着北疆的战略要地
当你站在双城子古城旧址上
你就知道什么是历史沧桑
于是 你在辽金文明史上
你与泰州塔子城 八郎镇塔虎城一样齐名
辽金农谷基地
从双城子古城出土的大量文物
铁锄 铁铧 铁镐中得到充份证明
道宗年间允许百姓微利“假货”
春州谷贱 斗粟六钱
熙攘的集市贸易推动着市场繁荣
发春州粟 调剂余缺 赈济灾民
成为当朝者的燃眉之急
一座古城与朝代更迭休戚相关
春州古城也𣎴例外,命运多舛
曾经由定鼎春州者所建
又被新的定鼎者所踏平
曾经通往上京都的古道
更弦改辙 𣎴见了车水马龙
昔日萃绿的山岚 盛世风华
淹没在黄沙漫卷的废墟中
今人扼腕长叹
璀璨明珠闪耀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纵观遭受如此厄运的春州
却在辽金史上没有记下一絲留痕
以史为镜知更替
以史为鉴知兴衰
斑驳沧桑的双城子古城遗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突泉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春州重建工程
站在历史的高度 审时夺势
重新打开双城子遗址的大门
城门洞开八面来风
作为突泉域内文明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度
它将成为一个永恒的坐标
是突泉域历史的骄傲
是突泉人民的骄傲
我们要牢记党的教诲
要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说话
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
在新时期展现出无限魅力与风采
做有志气 有骨气 有底气的中国人
主编:陈立军
主办单位:兴安盟诗词学会
主管单位:兴安盟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