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聋哑哥弟
李习良
在我们村和附近十里八乡,提起我的哥哥弟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不是我的哥弟长🉐多么出众,也并非他们干出了惊人的事业!而是他两个都聋哑,并且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也许是人的怜悯之心使然,也许是中国人爱心和善良的本能,每逢在家或外出遇到难处,总有人伸手帮他两个一把,对此,我深受感动!借此机会感谢帮助哥哥弟弟的所有好心人,祝你们一生平安!
我的哥哥一米七二,算中等偏上的个头,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五官端正,在农村算得上帅哥!哥哥并不是先天性聋哑!已经会叫爹娘和爷爷奶奶了。两岁左右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麻疹病,使他高烧不退,导至聋哑!
我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哥哥玩。一是哥哥非常聪明,不管什么东西,一学都会,小时候下坑游泳,他游🉐最远,潜水时间最长,村上小伙伴们都比不过他。二是哥哥是我的保护神,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欺负!一次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一起坐到双铧犁(过去农村耕地的农具)上玩,一个和哥哥差不多的伙伴突然把犁闸打开,我的手被挤压掉一块皮,鲜血直流,哥哥上去就打那个人,然后领着我回家找到母亲包扎好。哥哥的记忆力特别好。七八岁的时候去茌平上聋哑学校,一次和同学打架,害怕老师批评,自己跑回家,学校大街小巷连夜都找遍不见人,第二天来家才找到,老师根本不相信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步行二十五里地回家,况且那时候没有公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年秋后,生产队民工去禹城挖河,竣工后连夜回家,走到一交叉路口,大家都迷失了方向,不知走哪条路?哥哥给带队的干部指着说:“走这里!”。事后大家都夸奖哥哥记忆力真好!哥哥的手特别巧,干🉐一手好活。七十年代,他去窑厂摔砖坯,干🉐又快又好,每次都被评为一级,收入也最多。我上初、高中时,爷爷经常给我零花钱,都是哥哥用汗水换来的。
一九七二年底,我高中毕业,按照生产队规定,年满十八岁要上河工,正好轮到我,爷爷担心我没干过活受不了,让哥哥替我去,我坚决不干,坚持自己去。不去不知道,去了以后才尝到了挖河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每天顶着星星出,背着月亮睡,每人一辆地排车,从河底装满土,两个年龄大点的帮助推上坡,一人拉着往一里外的大坝上倒土,然后再返回,循环往复,一天几个来回也不知道?十天左右,哥哥和带河工的干部来了,看到我肩上勒的血印,哥哥用手比划着心疼地说:“你读书没干过活受不了啊!回家吧!我替你!”。顿时我眼含热泪不知说什么好!
哥哥虽然不会说话,但是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即聪明伶俐,又勤奋能干。过去在生产队劳动,每年他挣的工分最多,到年底收入也最多。尽管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缺吃少穿,但是我们家在村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富裕的。哥哥爱美,社会流行什么?他总是第一个买。我小时候记得,冬天都喜欢戴东北的绒帽,哥哥哭着闹着让爷爷给他买,爷爷只好顺从。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好转,我家第一个买了金鹿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哥哥也不示弱,总是把责任田种得比别人家要好,抢收抢种也是第一个完成。在村上第一个买了电视机,不管干什么?他总是跑在别人前面。这一点非常像母亲的性格,不服气,不服输,只能赢!
我转业回家后,哥哥连夜帮着我搬家到聊城,卸下家俱后,又帮我整理东西。第二天,他看到拆卸下来的包装板和铁丝没用,扔了又太可惜,用手比划着对我说:“他回家拿斧头和锯子来,自制一个养鸡笼子,把家里养的鸡抱来放在里面,下蛋给娃娃(我儿子)吃,我伸出拇指夸他,他看着我高兴地笑了!我刚转业到聊城,经济条件不好,家属每月工资25元,刚好够房租,我每月50多元,保全家吃饭,除了来客人,一年到头很少买肉吃,自己养的鸡下蛋供儿子和父亲吃。一九八七年冬天,哥哥披星戴月赶着牛车给我们送来了一地排车自己种的白菜,我们全家吃了一个冬天。哥哥还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和朴素节俭的人,他的衣服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外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吃工资的干部呢!衣服破了自己缝缝补补,粥熬稠了,他不仅用铲子和勺子把锅刮🉐一干二净,还用舌头把勺子舔干净。
弟弟是先天性聋哑,虽然没有哥哥那么聪明伶俐,但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节俭上和哥哥差不多,勤奋能干上比哥哥还略高一筹。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给人家盖房干小工,瓦工师傅都争着要他,供料及时,活干🉐又好,年轻时打工赚了部分钱。后来村上养鸭,他给人家掏鸭粪并装车外运。弟弟料理家务还是一把好手,刷锅洗碗,熬粥、炒菜、开炸锅,蒸馍馍,包包子、水饺样样行!
他两个有一个自然分工,弟弟主内,哥哥主外,谁也不攀谁,不吵架打架,配合特别默契!年轻的时候,弟弟在外打工回来晚,哥哥总是把饭菜做好,倒上酒让弟弟喝(哥哥不喝)。原来家里和外边的大小活总是弟弟干🉐多一些,二0二二年弟弟先后患脑梗心梗两次住院,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哥哥主动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活,尽量不让弟弟干,弟弟也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小时候失去母亲的两个苦命人,老来仍然相依为命!
我从一九八六年六月转业回到老家,部队已经断供,又没找到工作,我们三口在家生活,全靠哥哥弟弟供养,自己种的粮食和菜不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哥哥弟弟养活了我们八个月。我和哥哥弟弟的感情似海深!自从父亲去世后,无特殊情况,每个月我都要回家看望,这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从家回聊,哥哥首先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回来?我把下次回来的时间在日历牌上标好,到时候哥哥提前把我的被褥拿出来晒好,并备好肉馅包包子或者水饺。人们常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只有归途!在我的心目中,只要哥哥弟弟在,家就永远在!
作者简介:李习良,转业军人,退休干部。信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