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1969年的知青
作者:莫善贤
朗诵:坤厚漪

1969年的春天表面平静
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正在发生
上山下乡的标语铺天盖地
青年的楷模邢燕子、董家耕
文革之后无书可读的青年
抬头望见北斗星
伟人发出到农村去的号召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深入人心
背着绣有红色忠字的布袋
卸下红袖章的红卫兵
不知道前无来者,后无古人
只有一颗如同向日葵的心
关乎国家的进程
关乎每个家庭的命运
一场席卷全国的大变革
知青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姓名
一个人最怕推到风口浪尖
没有选择,只有顺应
任何想法都无济于事
自己还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

不知道将有什么会发生
牵动命运的户口迁到了农村
两种命运的转换,判如二人
一个城市,一个农村
农村人,固定在农村
生产队容得下年轻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都在辛辛苦苦挣工分
所有理想都成为幻想
与农民一起在贫困线上开垦
披星載月,风雨无阻
可怜的糊口,成为天大的事情
当年的乡村不似现在的情景
山清水秀,风景迷人
干打垒四面透风,厨房乌烟瘴气
温饱线上,一双双挣扎的眼睛
古老的农具,犁粑锄头刮子
蓑衣斗笠,世代相传的病根
再苦也能熬过去
只是命运之舟轻易不饶人

都说励志离不开艰苦的环境
设身处地,穷山僻壤难以安心
一头远离父母和城市
一头扎进雾水中,心如浮云
不是不愿艰苦奋斗
不是只想浪荡一生
刘项原来不读书
那时读书无用铮铮有声
多么可悲的命运啊
无知的农民成为知青的先生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干农活,与土地相依为命
一个个变得憨厚呆滞
一个个比农民更加农民
学到的知识无用武之地
斗大的字用来记工分
记住了开春犁田耙田
记住了三月插秧,四月禾已青
记住了七月挥汗如雨打谷子
一个小本本,农活农村

看到文字熟视无睹
原来老牛目不识丁
农村养成了锄禾日当午的习惯
只要有体力,万事皆可成
那时没有眼泪,没有怨言
出工出力是最好的证明
证明自己无病无痛
证明自己安心农村
这样艰苦的环境
怎能栓住知青的心
好在命运之舟有了转机
好在知青能够平安的回城
往事不甘回首
重新翻阅,苦涩与痛心
青春年华在蹉跎虚度
昨日青年,今日华发顿生
我用苦涩的文字祭奠过去
致曾经一起插队落户的年轻人
你还好吗?是否记得过去的事情
我们心心相印,永远的知青
向天再借五百年
回光返照,读一读已经封闭的年轮
体会五味杂陈的知青岁月
仰望高天,没有重复的风云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坤厚漪,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美韵天山朗诵艺术团演出部部长,新疆水区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为你诵读“语言艺术星级教师,江南诗画艺术院、桃花艺苑、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平台主播,用心灵诠释美妙的文字,用声音传递生活真,善,美。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