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果山的第一座山门》
作者:周永卓
朗诵:罗兰
20世纪80年代,花果山是没有山门的,1993年我从市文联调到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市园林局)任副局长,分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1994年春,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龚来宝同志来我局,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专门研究建设花果山山门问题,龚书记提出花果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至今没有山门说不过去,建设花果山门项目必须马上上马,局领导班子一致同意龚书记的意见,并明确由我负责落实。
1994年初夏,经龚书记介绍,我们邀请了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星泉先生来连考察,商谈花果山山门的规划定点及设计问题。
很快王教授就带着他的两个学生小谢和小万来连,他们还带来了已设计好的花果山山门木雕模型。王教授在考察过程中,对我方定点,表示满意。对于花果山山门的材质,王教授提出要用紫红色花岗岩,我们当时就想到了附近的马陵山。王教授很高兴,表示要亲自参与马陵山考察。紧着着我安排了一辆面包车,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陪着王教授一行,从山东莒南到江苏新沂、东海县李埝、桃林、石埠等各地采石场进行考察,最后从花岗岩硬度较强的这个角度考虑,选定了东海县石埠乡采石场的紫红色花岗岩。
对于王教授设计的花果山山门方案,我们专门召集了专家评审会。对于花果山山门的定点,体量及设计方案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把专家组的意见上报市政府,很快就得到了批准。接下来我们又和王教授签订了工程造价为70万元(建筑石材为甲供)的工程建设合同。
1994年秋季,花果山山门工程开工建设,由于建筑石材都是大料,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展,我和局办副主任杨光业、驾驶员陈洋多次到东海石埠采石场催办,保证了工程进度。施工单位是花果山建安公司的张学超建筑队。1995年秋,花果山山门建成。建成后的花果山山门高15.27米,宽4米、长27.4米。
花果山山门建成后,还有正反两面匾额的题字问题要考虑,
正面的“花果山”三字是我用集字的方式,集了王羲之 就之父
子俩的字镌刻而成,背面“东胜神洲”四字是请中国书 席沈
鹏先生书写,镌刻而成。正反两面这七个字的贴金箔是由花果山建安公司经理江林完成。
(作于2010年)

周永卓:1946年8月17日出生于海州一个教师家庭。1964年在海州师范毕业后,做了10年教育工作,8年文化工作,3年青联工作,7年外事工作,7年风景园林工作,7年城乡建设工作。2006年在连云港市建设局退休。
退休后曾任连云港市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10年,连云港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10年,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8年。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都市头条【夜听罗兰】。录音并制作多部诗集,录制发布朗诵作品近万首。
罗兰之声原始ID: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