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顾晓东,1963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高级创研班龙瑞山水画创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常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内外重大展赛,并被结集出版、拍卖或收藏。近年来作品:《溪山暮色》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览,《山木苍翠云水流》参加中国美协“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大展,《翠微人家》参加中国美协“鑫光杯”中国画精品展,《秋晚烟岚图》在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中入选“优秀作品三百件”,《暮色山庄》参加中国美协“世纪中国风情”画展,《翠微山乡》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秋山晚意》参加“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春晓图》被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高研班结业作品展”优秀作品,《侗乡清幽》获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展铜奖,〈〈侗乡《清秋》〉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被评为“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侗乡清韵》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中国美术报多次推荐为当代最具有潜力的十位画家之一。画家顾晓东坚持在疏雨淡烟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们则在他的家园里发现了勤勉耕耘、潜心求索的顾晓东。数年来,笔耕不辍的顾晓东渗淡经营着自己的艺术,四时代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的艺术已日趋成熟,并以不同凡俗的品位、格调示人,给人以审美的清新感和陌生感,他的艺术风格因此日益鲜明、日益个性化,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生于江南名城无锡的顾晓东,对故乡山水、家园风情、乃至文化韵致,都了然于心,在耳濡目染中,孕育了他精神上的理想与追求,因此,一旦诉诸笔墨便出现了属于他的家园幻象——也是他独特的心灵风景。所以,我们在顾晓东笔下,寻到了疏雨淡烟深处的家园,事实上,顾晓东以笔墨构建的精神家园,是充满东方文化韵致的心灵栖居之地;从当代文化语境的角度看去,也是这一代焦虑与困惑者的心神往之的乐土。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家园,顾晓东以江南山乡和疏雨淡烟营造的家园,其意象是素朴、单纯的,即葱郁繁茂的山峦、黛瓦粉墙的民居、烟波浩淼的河湖、山乡石径、迷蒙烟雨~~~,等等,这是画家精心锤炼的笔墨符号,而非现实生活的逼真还原,在对现实的记忆中,经过情感的过滤和心灵的筛选,物象在删繁就简中,得以纯化、净化为形而上层面的时代符号,它言说着这一代人的眷恋、伤感、怀旧与体验;因此,细细看去,这些意象无不具有“因隐示深,由简致远”与以小见大的特点,在从容自然中、在淡定静谧中、在恍惚朦胧中,透出的是极为浓郁的生命情调和优雅的韵致。古人云:“丘壑内营”,即是说,作品及其气息昭示的是艺术家的人格与境界。顾晓东在自己的家园是情和笔墨意蕴中,极尽所能的表达与诠释着“天人合一”的园融境界;从中不难看出,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画家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并以幽秀之笔、静净之墨,使意象最切近自然又超越自然,让人在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中领略生命情调与文化韵致。“山河大地,洎而外,皆是吾妙明心中一点物相尔”。顾晓东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从以神写形出发,以虚拟幽微的手法完成了从自然表象向自然本质的转化,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化,从客观向主观的转化,在这种把直觉、感性直接转化为形式、结构的过程中,抵达了“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的境界。为此,顾晓东在审美选择与审美取向上,体现出更偏向于清净澄明与虚灵无际的特点,他的笔墨言语也更富有元人笔墨气韵蓬松的内韵,显然,顾晓东的气质、性情与情怀更符合元人尚意的艺术表现,元人将唐宋以来的绘画之质实刻画变而为虚灵无际与气韵蓬松,笔墨亦臻与浑化无痕的高度,其中,小写意的笔墨韵致与湿笔氤氲润泽,恰当地传达出心灵的超忽飘逸与脱略形迹,在整体的荒率苍茫中,使画面在似真似幻的境界涵蕴中,呈示为无声无色、而又无往不在的虚空之中,这种疏雨淡烟体现的正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求之不得的平静与和谐、沉郁与悠远。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