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正来
众所周知:傅作义将军的故里在晋南安昌村。安昌村傅作义故居景区已被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广大游客不知:傅作义将军故里安昌村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还出过两个英勇抗击日寇丶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丶南征北战的热血男儿,一个是原名叫崔鸿享的崔冰,一个是原名叫张望勋的高午。这两个“抗战老兵”是副军级离休干部,可谓人民解放军的两将军。因此,我给本文起了个“将军故里出将军”的标题。
近日,笔者特地访问了崔冰和高午两位“抗战老兵”的亲友,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崔冰和高午的玉照和他们的生平事迹。为了使读者原汁原味地了解这两位人民功臣,我把他们因病去世时,部队对他们的悼词和公布的“生平事迹”刋发于后:
上图 崔冰生前的戎装照
崔冰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丶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丶原天津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丶副军职离休干部崔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0年9月27日22时40分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逝世,终年76岁。
崔冰同志1914年6月生于山西省荣河县安昌村。早在青年时期就思想进步丶追求真理。1938年2月,他在家乡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1939年1月,他滿怀革命热情,长途跋涉,奔赴延安,加入了人民军队。先在抗大二分校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崔冰同志历任抗大二分校训练部政治教育助理员,冀晋二分区政治部协理员,二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政治部宣传科长,榆寿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察冀独立警备团政治主任丶副政治委员,华北独立第四旅十一团副政治委员等职。在环境恶劣丶斗争极其残酷的战争年代,他意志坚定,曾多次负伤,仍带领部队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尤其是在1943年的反扫荡战斗和1948年的晋中丶太原等战役战斗中,他以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部队丶鼓舞士气丶大量杀伤敌人,为取得战役丶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貢献。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丶奋斗不息,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新中国成立后,崔冰同志任忻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丶副政委丶政委丶晋中军分区政治委员丶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丶天津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丶顾问等职,1981年2月离职休养,1982年提高为副军职待遇。崔冰同志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崔冰同志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他长期从事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作风扎实,善于深入实际丶调查研究,并针对基层干部战士的思想状况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保证了部队作战丶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文革”期间,他坚决抵制林彪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多次被揪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仍能忍辱负重直至组织决定给予平反毫无怨言。他时刻关心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丶方针丶政策,在思想上丶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他患病休息后,继续同病魔做斗争,并一再告诫家属子女,将來后事要从简办理,坚决不许给组织增加负担,充分表现了一名老党员丶老战士的高尚品德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崔冰同志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热情诚恳。他为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实事求是,勇挑重担,积极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他严格要求子女,服从组织,不搞特殊,保持了良好的革命家风。
崔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名好党员,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丶好同志。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忘我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富强,为我军的革命化丶现代化丶正规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安息吧,崔冰同志。
上图 高午生前留影
高午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原军事学院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教员高午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9年9月28日18时46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高午(原名张望勋)同志,山西省临猗县人,1921年10月生,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4月入党。入伍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宣传队员,晋南第一游击大队工作队队长丶陈士渠支队二团政治处指导员丶冀鲁豫军区《战友报》社编辑丶一纵队宣传部《勇士报》社社长,中原一纵队二十旅宣传科科长,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讲师室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经济教授会教员,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社会科学教研室教员丶外训系教员,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甘肃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军政大学政治系国际共运教研室主任丶第四学员队队长,政治学院高级系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基础教研室教员等职。1983年6月离职休养。高午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高午同志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积极接受进步思想,阅读《青年自学丛书》等进步书报,参加抵制日货运动和学生下乡抗日救国宣传等活动,积极向往革命。16岁时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毅然投奔革命队伍,加入了八路军。入伍后,他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斗争中,参加了晋西北希公岭伏击战,进军大别山丶渡江和进军江西等战斗丶战役,南征北战,历尽艰险,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他立场坚定,斗志旺盛,不怕牺牲,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和战地鼓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高午同志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教育工作。在军队院校工作期间,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心扑在教学上。在政治教学中,他刻苦攻读马列经典著作,勇于探索学术难题,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在担任教研室和学员队领导工作期间,他竞竞业业丶埋头苦干,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赢得了教员丶学员和领导的赞扬。1957年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三等奖。为我军革命化丶现代化丶正规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显著的貢献。
高午同志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一贯忠于党丶忠于人民丶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执行党的决议。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勇于进取;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联系群众;他生活艰朴,不谋私利,为人楷模;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丶方针丶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热情支持改革开放,在政治上丶思想上和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高午同志患病后,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痛苦,积极配合治疗,安慰亲属和工作人员,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表现了一个老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病重期间,他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坚持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拥护党中央在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中采取的英明决策。临终前还一再嘱咐家属子女要听党的话,努力学习,做国家有用的人才。对自己的后事力求从简。体现了一个老党员丶老干部的高风亮节。
高午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忘我工作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丶好干部丶好战友。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沉痛地悼念高午同志,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
高午同志永垂不朽!
上图 高午夫妇与在安昌村务农的侄儿张吉文合影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