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城赋》(骈俪文)
张从安
乾坤铸髓,神岳垂芒。贯斗枢以矗翠影,凝玉垒而焕玄光。仰其形也,巉巖削落羲和御;窥其奥者,洞府涵虚混沌藏。昔者巨灵劈岷沬,五丁开蚕丛。鳖灵决玉山而导洪波,李冰凿离堆以伏螭龙。尔乃丈人峰立天纲纪,圣母池涌地乳浆。轩辕祭坛兮苔篆禹鼎,宁封栖隐兮火传陶甕。
溯夫张陵斩鬼,玄鹤衔符。结茅而聚二十四洞,踏罡以镇百零八区。紫府丹台,铸铁券于鸟道;玉室金匮,蛰虬文于龟趺。范长生注《易》演参同契,孙思邈采芝砭肘后方。杜光庭降笔书《仙传》,谭峭振衣拂《化书》。陈抟卧石醒说希夷法,吕岩掷剑幻化飞云凫。更见东坡负笈摹崖刻,放翁执炬探禹穴书。
若夫天师洞府,上清宫阙。星斗浸檐列黄庭,云霞匝柱绣灵诀。八卦亭吞雾,爻象暗推甲子;三清殿凝寒,龛灯明照骨箧。药王碾锈蚀朱砂,降魔杵裂崩铁楔。藏经阁启,雷篆噬蠹鱼;伏虎岩欹,松髯掣飚雪。闻仙观夜雨响空枰,访宁桥晨钟荡霜碣。
观其山形水脉,诡谲通玄。洗心潭暗通瀛海,掷笔槽怒坼琅玕。朝阳洞豁,吐赤霞若饕餮饮;冷然亭虚,纳白虹作蛟螭蟠。金鞭岩折天绅坠,玉女峰簪星斗寒。五洞天张虎吻,十龙窟咽冰湍。圣母池涵虚镜鉴,龙隐峡束怒霆鞭。嗟夫!危栈砑苔穿幽窦,悬梯扶翳叩云关。
至若林籁泉韵,吞吐玄机。楠桧摇风若讽诵,蕨藤攀壁似篆题。白果擎天,披羽衣之谪叟;杜鹃泣血,化望帝之春鹂。夜雨涨溪翻贝叶,晨霜凋栢蜕龙皮。羚挂角而窥棋局,猿掷果以戏丹墀。雨丝织箓苔侵碣,月斧斫峰云补衣。此造化以霜霰炼形,河岳藉林泉养颐。
考其文脉绵衍,道法交融。裴冕铸钟铭唐韵,贾岛推窗纳蜀峰。太白狂歌,泻银河于诗卷;玉溪谶语,埋锦瑟于仙踪。杜陵蹑屐悲战火,石湖拄笏写葱茏。升庵谪戍摹崖壁,雪涛流离篆霜钟。更看丈雪泼墨染幽谷,破山沥血绽红枫。俱往矣!墨渖犹腥题壁处,诗魂长绕卧云松。
今仰其道统昭彰,薪传未绝。紫气东来化玉宇,金光西照镀璇阶。八卦田稻浪翻青简,千年杏虬髯拂绛缯。羽士晨功课雷部,山氓夜祷奉傩傖。寒潭倒映智能手机,云路盘桓电动骖。然则缆车虽捷空皮相,竹杖方通灵性胎。
嗟乎!玉垒浮云幻今古,青城积雪证沧桑。朝菌晦朔,岂量桧寿?夏虫语冰,焉识洞凉?唯此丈人颔首阅人寰,叠嶂敛襟纳混茫。是知至道在瓦甓蝼蚁,真形即电逝露晞。但使心斋可通玄圃,何必身登阆苑之嶈隍!
《青城赋》是一篇以骈俪文形式撰写的辞赋,描绘了青城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道教渊源以及现代变迁。以下是对这篇赋的释解与点评:
一、释解
1. 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
(1)“乾坤铸髓,神岳垂芒”:乾坤代表天地,青城山如同天地铸就的精华,山峰如同神岳般闪耀光芒。
(2)“贯斗枢以矗翠影,凝玉垒而焕玄光”:山峰高耸,直插斗宿,翠绿的山影仿佛与天相接;山峦如玉垒般凝结,闪耀着神秘的光芒。
(3) “巉巖削落羲和御,洞府涵虚混沌藏”:山峰险峻,如同被羲和(太阳神)削落一般;山中的洞府深邃,仿佛隐藏着混沌初开的奥秘。
(4)“巨灵劈岷沬,五丁开蚕丛”:引用神话传说,巨灵神劈开岷江,五丁力士开辟蜀道,展现了青城山的神秘起源。
(5)“鳖灵决玉山而导洪波,李冰凿离堆以伏螭龙”:鳖灵神开山导水,李冰修建都江堰,展现了青城山与水利文化的关联。
(6)“丈人峰立天纲纪,圣母池涌地乳浆”:丈人峰象征天的纲纪,圣母池如同大地的乳汁,赋予了青城山神圣的象征意义。
2. 道教文化与历史人物
(1) “张陵斩鬼,玄鹤衔符”:张陵(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斩鬼除妖,玄鹤衔符象征道教的神秘力量。
(2) “结茅而聚二十四洞,踏罡以镇百零八区”:张陵结茅为庐,聚集二十四洞天,踏罡步斗,镇守一百零八区,展现了道教的教义和实践。
(3)“范长生注《易》演参同契,孙思邈采芝砭肘后方”:范长生注解《易经》,孙思邈采药治病,展现了道教与儒家、医学的交融。
(4)“杜光庭降笔书《仙传》,谭峭振衣拂《化书》”:杜光庭撰写《仙传》,谭峭著《化书》,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 “陈抟卧石醒说希夷法,吕岩掷剑幻化飞云凫”:陈抟卧石悟道,吕岩掷剑成仙,展现了道教的修炼与成仙传说。
(6) “东坡负笈摹崖刻,放翁执炬探禹穴书”:苏轼(东坡)摹写崖刻,陆游(放翁)探索禹穴,展现了文人对青城山文化的关注。
3. 建筑与景观
(1)“天师洞府,上清宫阙”:天师洞和上清宫是青城山的重要道观,象征着道教的圣地。
(2) “星斗浸檐列黄庭,云霞匝柱绣灵诀”:道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星斗映照屋檐,云霞环绕柱子,展现了道教建筑的神秘与庄严。
(3) “八卦亭吞雾,爻象暗推甲子;三清殿凝寒,龛灯明照骨箧”:八卦亭和三清殿是道观中的重要建筑,八卦亭象征易经八卦,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祇,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内涵。
(4)“药王碾锈蚀朱砂,降魔杵裂崩铁楔”:药王殿供奉药王,降魔杵象征道教的法器,展现了道教的医药与法术文化。
(5)“藏经阁启,雷篆噬蠹鱼;伏虎岩欹,松髯掣飚雪”:藏经阁收藏道教经典,伏虎岩象征道教的威严,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 自然与人文交融
(1) “洗心潭暗通瀛海,掷笔槽怒坼琅玕”:洗心潭和掷笔槽是青城山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洗涤心灵和文人墨客的雅趣。
(2)“朝阳洞豁,吐赤霞若饕餮饮;冷然亭虚,纳白虹作蛟螭蟠”:朝阳洞和冷然亭是青城山的景点,朝阳洞象征日出的辉煌,冷然亭象征清幽的环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3)“金鞭岩折天绅坠,玉女峰簪星斗寒”:金鞭岩和玉女峰是青城山的山峰,金鞭岩象征天上的丝带,玉女峰象征仙女的发簪,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
(4) “五洞天张虎吻,十龙窟咽冰湍”:五洞天和十龙窟是青城山的洞穴,象征着道教的洞天福地,展现了自然与道教文化的结合。
(5)“圣母池涵虚镜鉴,龙隐峡束怒霆鞭”:圣母池和龙隐峡是青城山的景点,圣母池象征清澈的水面,龙隐峡象征峡谷的险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
5. 现代变迁与文化传承
(1)“寒潭倒映智能手机,云路盘桓电动骖”:现代科技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寒潭倒映着智能手机,云路盘桓着电动车辆,展现了青城山的现代化变迁。
(2)“然则缆车虽捷空皮相,竹杖方通灵性胎”:虽然缆车方便快捷,但只有用竹杖徒步才能真正领略青城山的灵性,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3)“唯此丈人颔首阅人寰,叠嶂敛襟纳混茫”:青城山如同一位智者,俯瞰人间,接纳万物,展现了青城山的博大与包容。
(4)“是知至道在瓦甓蝼蚁,真形即电逝露晞”:真正的道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中,如同电闪雷鸣、露水消散,展现了对道的理解与领悟。
(5)“但使心斋可通玄圃,何必身登阆苑之嶈隍”:只要心灵纯净,就能通向仙境,不必亲自登上仙境,展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点评
1. 艺术特色
(1)骈俪文风格:《青城赋》采用了骈俪文的形式,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骈俪文的特点在于对仗、用典和修辞的运用,这篇文章在这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丰富的用典:文章大量引用了古代神话、历史人物、道教典故和文人墨客的故事,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典故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化价值。
(3)生动的描写:作者通过对青城山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生动描写,展现了青城山的美丽与神秘。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如“巉巖削落羲和御”“楠桧摇风若讽诵”等。
(4)意境深远:文章不仅描写了青城山的外在美,还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展现了青城山的博大与包容。文章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如“唯此丈人颔首阅人寰,叠嶂敛襟纳混茫”“是知至道在瓦甓蝼蚁,真形即电逝露晞”等。
2. 思想内涵
(1)对自然的敬畏:文章通过对青城山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青城山的山峰、洞府、潭水等自然景观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对道教文化的传承: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文章详细描写了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包括道观建筑、道教典故、道教人物等,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发展。
(3)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的故事,展现了青城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对现代变迁的思考:文章在描写青城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关注了现代科技对青城山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比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表达了对现代变迁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3. 文化价值
(1)弘扬道教文化:《青城赋》通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的详细描写,弘扬了道教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的历史、教义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2)传承历史文化: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文人墨客的故事,传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和精神追求。
(3)促进文化交流:青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青城赋》通过描写青城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4)提升文化自信:文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读者的文化自信。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青城赋》是一篇优秀的骈俪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通过对青城山自然景观、道教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青城山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