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友谊第一”到“比赛至上”:绿茵场上体育精神的时代变奏
▓ 张长宁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的口号背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调侃戏谑。回溯半个世纪之前,南京五台山体育场的那片绿茵场,曾上演过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足球赛事,它是“友谊第一”的生动体现,也是时代所烙下的深刻印记。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盛夏,下午的日头毒得很,把大地烤得滚烫。南京五台山体育场里头,一场备受瞩目的足球赛眼瞅着就要开场咯,对阵双方是中国队和某周边友好国家队。虽说那时候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不咋地,但南京老百姓对足球的热乎劲儿可一点没减。比赛那天,数以万计的人戴着草帽,规规矩矩地涌进了体育场。大家心里头都揣着对足球的热乎劲儿和期待,安安静静地等着比赛开始,整个观赛氛围庄重又和谐。
上半场比赛一开始,中国队攻势如潮,把对手压得死死的。最先上场的几个小伙子配合得那叫一个溜。你瞧那个,凭着过硬的个人技术,像狮子摆头般三晃两扭就闪过了对方防守球员;这边另一个见状,麻溜地猛地往前一插,接到默契传球后,甩腿飞起一脚,“嗖” 的一下,球就如炮弹般射进了球门,干净利落!而后卫们呈“品”字形严阵以待,防守密不透风,对手想反击,那可没门儿。上半场哨声一响,中国队就以 3 : 0 的大比分遥遥领先。对手虽说使出浑身解数,奈何在体能和训练水平上与中国队有差距,踢着踢着,就渐显疲态。
中场休息时,老天爷突然变脸,一场倾盆大雨“哗”地倒下来,眨眼间,整个体育场成了汪洋。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溅起老高的水花。由全市工矿企事业单位组织来观赛的人,一下子全被淋成落汤鸡。可愣是没一个人打退堂鼓,都扯着嗓子喊加油呢!大家手里挥舞着统一制作的标语,那场面热火朝天,丝毫没被雨浇灭热情。
下半场比赛在雨中继续,大雨渐小,绿茵场成了“水球场”。草地上积水,球滚起来不利索,反倒给了体质稍弱但拼劲十足的外方球员机会。就在这时,咱中国队的南京籍守门小将出岔子了。这小伙子平时备受瞩目,这场在家门口的比赛,心里压力老大了。瞅见对方前锋把球往左边空档踢,不知咋想的,“呼”地一个鱼跃却飞身往右边扑去,结果扑了个空,眼睁睁看着球拖泥带水地滚进了球门。观众席上“哎呀”声一片,全是惋惜的唏嘘声,这守门小将懊恼得脸都红了,稍后被教练换下场。
紧接着上场的守门老将,上场时双手捂着肚子,走路一瘸一拐,脸上满是痛苦表情。可谁能想到,这带伤上阵的老将上场后,应对来球明显慢半拍,对方瞅准机会又进一球。等老将被换下场时,嘿,一下子跟换了个人似的,轻轻松松小跑着就下去了,这一连串事儿,把观众们看得一头雾水,心里直犯嘀咕。
没过一会儿,守门小将又回到赛场守门。这会儿他眼神透着狠劲儿,像是之前失误点燃了他内心的火。在雨中,他如勇猛的小老虎,一次次飞身扑救,拼命守着球门。观众们被他的顽强劲儿感染,掌声和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
下半场,中国队不仅没再进球,还被对方两次破防连续得分。即便如此,教练仍不停地换上替补队员上场“轮战”,想在实战中培养大家踢水球的本事。这些替补队员一个个斗志昂扬、敢打敢拼,可与勇猛的对手相比,经验和实力的差距逐渐显现,踢得很吃力。
眼瞅着离终场还有十分钟,中方队教练果断喊暂停,一直坐“冷板凳”的国家队主力队员全都派上场,球场形势瞬间逆转。观众们兴奋起来,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中国队大比分赢下比赛的希望。随着雨势渐小,中国队在对方门前频频制造威胁,可每次到临门一脚时,球员却突然选择回传,把机会留给后方重新组织进攻,这让观众们大惑不解,心里直犯疑惑。在如今的足球赛事中,这种不符合常理的战术,实在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在踢假球,是不是为了某些利益放弃赢比赛的机会。
外方队员为在最后关头扳回局面,动作愈发粗野,背后铲球、故意使绊子、用头撞人等犯规动作接连出现。面对这些明显犯规,中方主裁判却视而不见,比赛继续进行。这裁判的做法,可把雨中的观众们气得够呛,心里对体育赛事的信任大打折扣。
终场哨音“嘟”的一声响起,之前已得到回传球的守门小将冷不丁脚下一滑,抱着球跌进自家球门,来了一记“乌龙”,最终双方以 3 : 3 的比分握手言和。比赛结束后,雨停了,观众们在工作人员组织下,虽心里满是质疑和抱怨,但还是规规矩矩地有序离场。
对比当下“苏超联赛”喊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半个世纪前的这场足球赛让我们清楚看到,体育精神在时代变化中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前,体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政治外交的任务,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当下一些足球赛事中,为赚钱踢假球、裁判吹黑哨等行为屡禁不止,这些沾满铜臭味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足球运动的纯洁性与公平性,极大地伤害了体育精神。
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与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脱不了干系。体育商业化本是好事,能让更多人关注体育,可部分人为了眼前利益,将体育精神抛诸脑后。这不仅影响比赛公正性,还阻碍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长此以往,社会对体育的正确价值观也会被扭曲。
为解决这些问题,广大球迷呼吁加强赛事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时,要强化对运动员、教练和裁判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深刻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自觉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精神回归本真,使体育真正成为连接人与人、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力量。

张长宁,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