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周至 美丽家园
文/魏志祥
我的家乡周至在秦岭北麓脚下,山塬相连,川塬相接。我曾经居住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南塬区山塬结合部,这里黄土裸露、坡高路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偏远闭塞、单调灰暗,生活也处在温饱线下。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在政府的引导、投资、建设下,曾经的穷山恶水已蝶变成青山丽水;曾经的羊肠小道已变成通衢大道;曾经的破烂土屋已变成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曾经贫瘠闭塞的山村已变成风情万种的农家乐园;曾经声名狼藉的家乡已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周至”。
少小居山野,沧桑感昔今。
山水周至。二十五年前,在中央开发大西北的号令下,周至开始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我们周围相继建起了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翠峰森林公园。巍巍秦岭,千峰竞秀。大山孕育了森林公园,公园成就了周至山水。昔日的荒山秃岭、原始沟壑,几年间逐渐被森林覆盖,绿树成荫,遮天蔽日;藤蔓缠绕,翠绿欲滴。森林是西南塬区的“绿宝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周至之肺”。渭河、黑河、骆峪河、泥峪河、耿峪河,水系丰沛,水质纯净。这里溪流纵横,绿水淙淙,浪花飞玉,是动物嬉戏的乐园。河道干净顺畅,水流无臭清澈,人和自然和谐相处。黑河金盆水库、西骆峪水库、张龙水库等,碧水轻漾,芳草葳蕤,禽鸟翔集,锦鳞悠然,清澈倒影,恍若仙境。周至山水既是周至的“后花园”,也是西安市的大水缸。

我家旁边就是翠峰森林公园。踏入公园山门,寺庙依山而建,朝拜者络绎不绝。进入青山,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气迎面扑来,满目青翠,城市的喧嚣瞬间隔绝在百里之外。寻近处鸟虫啼鸣嘤嘤不断,远处山涧水流嘈嘈切切。水声沿河蜿蜒而行,峡谷内道路平敞,河道防渗完满。谷内青潭静卧,小溪潺潺,山体突兀峥嵘,树木茂密多姿。在青山峡谷间行走,云雾在峰峦间流淌,不再奔涌,而是摩挲着山岩徜徉漫步。对云来说,青山是休憩、沉思、游玩的仙境;对羽化成仙的索姑而言,青山是打坐、练功的好道场;对游客而说,青山是祈福静心的海上仙山蓬莱。
优果周至。二十多年前,县政府高瞻远瞩,瞄准具有锦绣前程的VC之王——猕猴桃。我们开始大面积栽植猕猴桃,周至是猕猴桃良种诞生的天然基因库。我县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最佳适生区。放眼望去,棚架纵横交错,田野异彩流光,周至大地织起了一张张绿色大网,如锦缎舒展。夕阳与绿色互相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的大地图画,不禁让我感叹家乡人民的创造力与执行力。好山水育出好果子,每逢金秋九月,累累硕果压垂枝蔓。浓荫深处,美果飘香,果农笑语飞扬。目前,我县猕猴桃栽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量53万吨,专藏冷库2160座,销售从业人员20余万人,产值超32亿元。周至毛桃美名驰誉遐迩,我们为四海送去芬芳,九州回馈我们亿万收入。猕猴桃是周至人的绿色银行,是周至百姓的宝贝疙瘩,是周至农民奔小康的加速器,它加快了周至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奏起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交通周至。十五年前,在310国道、108国道的基础上,周至公路家族又添了三位新成员,即环山公路、南横线、沿渭路。五条主干线,东西贯通,穿县而过,缓解了我县交通压力。环山公路就像给周至大地戴上了一串珍珠项链,让周至大地熠熠生辉,妩媚多姿。西法城际铁路、西户周眉高速公路等也在建设之中,即将改变周至不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大动脉建起来了,毛细血管也不能小觑——通村公路、通户水泥路,延伸到了一家一户。各种型号的小汽车顺利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汽车不再是城市人的标配和奢侈品。西南塬区管委会顺应社会发展,又动工修建了一条沿山旅游上线,它东起马召镇西至竹峪镇,把周至西南塬区的人文景点仙游寺、傥骆古道、清凉寺、青山索姑庙、安乐宫、周城、擂鼓台、泥峪口等串联一起,它又是一条拉动周至乡村游的黄金线路,旅游上线从我家屋前经过,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积极配合征地,这位受过苦、挨过饿的老人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稳定幸福生活感慨万千。
旅游周至。十年前,我们县上招商引资建起了西北最长的“水街”,堪比周庄,不逊乌镇。千亩碧波荡霓虹,鸥鹭嬉戏兆丰年。清歌随步飘幽径,疑是瑶池又一宫。画舫、廊亭、小桥、古宅、农具、磨盘、碌碡、柳树,鹅鸭让人如临江南水乡。斑斓的夜空下,灯影绰绰,清辉满湖,若隐若现的水波恍如梦境,盈盈碧水摇晃着夜泊的画舫。如诗如画,令人流连。水街名声鹊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车如流,人如织,它的“摇摆桥”成了网红,刷爆抖音。以前去西安城里办事总要找机会去兴庆公园或莲湖公园看看逛逛,很羡慕城里人的休闲生活。如今城里人携家带口蜂拥而至开车来周至逛水街湿地公园,公园就在周至人自家门口。碧水泛舟,柳钓清波鹅展翅;春风醉客,诗吟美景画留香。
五年前,在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百姓人居环境的背景下,生态资源成为旅游发展原动力,“森林+”,“旅游+”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西南塬区建起了“周城”,周城的决策者围绕历史周城,福地周城,梦幻周城,生态周城,多彩周城作文章,让昔日这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红起来火起来,带动了自驾游、乡村游、生态游的发展,为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活力。周城以文化传承、民族演艺、民俗展示、观光农业、生态环保、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体的周文化旅游度假区。以周易、周礼文化提品质,以军事、武术文化增趣味,以周原民居、餐饮文化聚人气,以乡村民俗带发展,以创意农业促升级,让中华儿女在周城美丽乡村大舞台上共同传承周文化,讲述周城故事、畅享周城物华,感受周城山水。史载周城寻古趣,先贤厚德育万民,今复旧貌呈雅韵,周山峪水画图新。周城是西安最大的乡村公园,也是周至旅游市场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绿色周至。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连片的果园是绿色的基础,湛蓝透彻的天空,伸手可摘的白云,满眼翠绿的青山,层层叠叠的猕猴桃园青睐着这片土地。周至的村寨庄堡,在绿树的掩映下,果园的包围下,镶嵌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氧吧里,踏青赏花,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人在绿色的氧吧里行走,心清气静,陶醉自然。人在绿色的海洋中漫步,身心沐浴,心灵洗礼,得以重生。看一看树木之美,闻一闻青草芬芳,品一品百花之香,嚼一嚼清洁空气,如同步入天然画廊,游客成了“画中人”。驱车前往,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挺拔的银杏、细枝低垂的柳树、低矮繁密的灌木,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在树下绽放,共同编织出周至的美丽容貌,颜值和气质齐飞。周至就这样依偎在青葱翠绿的怀抱之中,安静平和。
生态周至。周至是宜生宜居之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周至的天是蓝的,树是碧绿的,水清洁的,环境是优美的,这里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和拥堵,没有机器轰鸣的工厂,没有高楼林立的压抑和热岛效应。听不见烦心的噪音,看不见吐污的高烟筒,闻不到刺鼻的污水气味。环山抱水,气候湿润。树绿欲滴,翠色怡目。百花争艳,馨香染风。农家小院,恬美静谧。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堪比世外桃花源。山、水、塬、林、村舍构成一幅秀丽的田园画卷。烈日炎炎,遍地生火,城市市民无处逃遁,而西南塬区自带天然空调,夏无酷暑,炎无感觉,气候凉爽宜人。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的百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周至就占了四个,他们是哑柏镇昌东村,竹峪镇丹阳村,富仁镇上高村,二曲街道办渭旗村。它们给宜居周至贴上永久的标签。
国庆期间,我西安的同学在朋友圈发消息:“走,到周至逛水街,进周城,吃毛桃,咥饦饦。”我即刻回复:“热烈欢迎!”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好的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相信,周至人民一定会用勤劳的双手,奋勉图强,开拓创新,摔掉贫穷的帽子。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描绘出更加绚烂的画作,书写诗经里绵延的乡愁,周至的明天更加美好!美丽周至,我幸福的家园。
作者简介:魏志祥,陕西周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周至县作协理事,作品有长篇小说《青山镇》《昌公塬》,散文集《乡愁的味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