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简介:周喜俊,行唐县人,国家一级编剧,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历任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从事创作五十年,发表曲艺、戏剧、影视剧、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近千万字,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省部级奖项30余次。系全国优秀文艺家,河北省蝉联四届的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25年5月23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行唐县县委党校举行的周喜俊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座谈会暨图书捐赠仪式,县委书记苏瑞亲临座谈会做重要讲话,并对周喜俊的文学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以及“周喜俊现象”等进行了重点剖析,特别是谈到周喜俊创作的两部作品,一部是2004年2月央视在全国两会期间播出的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一部是2006年3月央视作为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播出的大型现代评剧《七品村官》。这两部作品让我深受感动,因为我看这两部剧作都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情节都能背下来。只因周喜俊是我崇拜的偶像,我钦佩她对文学的热爱,为人民而写的奉献精神。因此,我连续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型现代评剧《七品村官》和在周喜俊家乡行唐县演出的赞皇县丝弦剧团的《七品村官》。在聆听了专家们对周喜俊文学创作的深度探讨后,深受感动和启发。不由自主的想到跨越20年前的一篇体会文章,今天重温仍有无尽的感怀,原创时间为2005年11月。由于种种原因,只找到了大型现代评剧《七品村官》的剧照,行唐县广播电视局习素平执笔,剧照拍摄王恒茂,愿分享给大家欣赏:
时代的强音
——观周喜俊的《七品村官》有感
作者/习素平
2005年11月16日下午2时,在行唐县人民礼堂观看了由赞皇县丝弦剧团演出的《七品村官》。该剧以其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和艺术风格,展现在编剧周喜俊家乡的舞台上。使家乡人民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七品村官》是根据赞皇县行乐村党支部书记时占经的先进事迹改编的大型现代剧。它真实地描述了一位省直部门副处级干部停薪留职回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事迹。周喜俊抓住这一典型以戏剧形式展现给观众,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七品村官》的编剧周喜俊将丰盛的文化大餐带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家乡的经济腾飞助力,为家乡的社会和谐谱曲。作为行唐的一名观众,周喜俊作品的读者,实在愿意先睹为快。
这场演出由行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齐振宝主持,县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袁民杰就观看《七品村官》的指导思想和意义讲了话。
剧情引人入目,不知不觉进入佳境。剧情的悬念转折既使人揪心又使人惊喜,再加上演技的协调配合融洽到位,高潮迭起,催人泪下。人们赞叹《七品村官》的原型时占经是人民的好公仆,他躬身于百姓之中为民造福;赞叹他热爱家乡,并付诸于行动,同家乡父老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赞叹他以真情感动了母亲、妻子和女儿,得到了她们的理解;赞叹他带领人民群众顽强奋斗,战胜了自然灾害,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称赞;更赞叹编剧周喜俊文字功底的厚重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七品村官》的主题思想鲜明,积极向上,剧情生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七品村官》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高大的人民公仆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不失为一部生动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教材,不愧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丰硕成果。作为行唐人,为周喜俊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追求完美的匠人态度、扬善抑恶的正义情怀而倍感自豪,更从心底里深切钦佩她。
《七品村官》是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周喜俊写的。周喜俊是行唐人,我为她能写出这样具有时代强音的作品而自豪。究起原因,在于周喜俊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农村自学成材走上领导岗位,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剧作家。此剧是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成长过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领导和社会对她拼搏进取、执着追求事业的又一次肯定。她坚定目标,树立信心,把握自己,笔耕不辍。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憨厚朴实的农民,就像她的《当家的女人》、《孔雀岭》、《宠儿泪》、《金匾泪》一样,无不取材于家乡和农村基层的人和事。剧中人物、事件具有亲和力和个性魅力。可以说这次推出的《七品村官》是六十年代《朝阳沟》之后的又一部正气贯乾坤,人物精神激励、鼓舞后人的一部力作。可谓是《朝阳沟》的姊妹篇。时占经是知识青年下乡后,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子弟兵大学生,经过党多年的培养,直到分到省城工作,又一次决定回故乡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典型人物。一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二是反映了人民公仆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三是抨击了那些只说不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周喜俊挖掘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内涵深刻的典型,把一个活脱脱的现实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
人常言“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也需要领导慧眼识珠,有伯乐识马的能力。周喜俊做到了这一点,她摸准了时代的脉搏,《七品村官》奏出了时代强音。这是一个很好的政治教育素材,用事实说话的一面镜子,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物,剧中主人公原型时占经是各级干部躬身于百姓之中,踏实为民办事实的一面旗帜。时占经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抛弃有升官可能的岗位,依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和父老乡亲一起干。他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从内心深处想到的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寻找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像大海捞针,却被周喜俊发现了。这也表明她的创作嗅觉是敏感的,才能抓住这样一个具有宣传价值,又有社会效果的题材。周喜俊为体验主人公的真情实感,为编好《七品村官》一头扎进赞皇县行乐村一住就是十一天,进农家屋,吃农家饭,听农家故事进行实地采访,完成了这部主题鲜明,具有感染力的精品佳作。这种敬业精神与主人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前些年,周喜俊写的《辣椒嫂》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我认识她还是在石家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训班上,她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一见面我们的言语就很投机,我很喜欢她的风格,很愿意和她在一起谈论些文学话题,可每次时间都是仓促、短暂,一直无法如愿。但她的作品就像甘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七品村官》着重展现主人公与人民群众血浓与水的亲情。人们在观看中,不由自主的会说出,假如国家干部都像时占经这样,舍小家、顾大家,为农民甘洒热血。农民也早就脱贫致富了。因此说,这个典型的捕捉是难得的,《七品村官》的成功,不光是周喜俊一种写作的技巧,而还要靠她的素材积累、理论积累、政治积累和业务积累,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复杂的素材里“沙里淘金,剧里淘新”。才能在工作中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地写出精品剧作。
当人们从摘果人手里买果实吃的时候,周喜俊却上另一棵树上摘果了,因而她吃到的果实总是新鲜的。这也是她《辣椒嫂》、《当家的女人》和《七品村官》有如此地穿透力和震撼力的魅力所在。
愿《七品村官》的时代强音,响彻祖国的山川大地、天涯海角;愿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