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501)
崔大年辑
近代两位名人教育后代的对联
其一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1924年,冯玉祥儿子出国留学时,送给儿子的这副对联。“无我”,也就是没有妄求,自然少了烦恼。“历尽艰难”,艰苦的生活才能磨练意志提高能力,“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苦尽甘来。
其二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陶行知从外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撰写了此联教育儿子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向虚假的社会学习或妥协,而应踏踏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的办事。
欣赏了冯玉祥、陶行知二位名家教育后代的对联后,接着欣赏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办公室的两副对联一幅题词。
其办公室横额榜书 “诗苑” 二字,门框上悬挂一副对联:
惟楚有材 甘当铺路石
于斯为盛 争做追梦人
这副对联前四字直接引用了岳麓书院大门的名联,妙在意犹未尽有所引申 “甘当铺路石;争做追梦人。"
对面办公室的横额题为:“诗仆之家”,门框两边也悬有一副对联:
打小算盘劝寻他处
谋大格局请入斯门
这副对联化用的是有名的黄埔军校校门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这两副化用的对联一文一武,皆能信手拈来,有所生发,为我所用,且言简意赅,古为今用。
办公室正中悬挂的一幅题词,是由本会第二任会长徐晓春先生手书的 “四自精神”:
自愿参与,自我奉献;
自讨苦吃,自得其乐。
原来徐老会长在书写时,特意把 “献” 字少写了一点,“苦” 字也没出头。其寓意是:奉献出一 “点",方能成其 “大",要多吃苦不要想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