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在一笺深处
文/褚向平(河北)
雪纷纷时 总想倚在廊檐
听一树蝉鸣 总是欢喜
被一种穿越无辜折腾
等来到最合适的季节
七月的黑暗与光明甚嚣
便又希望忽然发现
几枝弯斜的梅红 所以
我知道我的这些期待
为什么一直落空
也许 我不太懂命运变幻
多舛象征 而言辞苍白
后来 我还是因了定数
用心感受 夏日
临济寺的佛号声声
听一只蝴蝶如何飞出
旷野的深度寂静
夜来雨打芭蕉的
朦朦胧胧
这首《七月 在一笺深处》,是诗人褚向平对七月复杂心绪与哲思的凝练呈现,在时空交错与意象叠映间,编织出独特的诗性经纬。
时空与意象的错位编织:开篇“雪纷纷时 总想倚在廊檐/听一树蝉鸣 总是欢喜”,以逆向时空的奇妙组合,打破常规时序逻辑。寒冬之雪与盛夏蝉鸣并置,制造出荒诞又诗意的张力,暗示诗人对“错位期待”的敏感——在不该相遇的时空里,偏偏怀揣着热烈期许,为全诗埋下“期待与落空”的情感伏笔。
矛盾与哲思的隐现:“七月的黑暗与光明甚嚣/便又希望忽然发现/几枝弯斜的梅红 所以/我知道我的这些期待/为什么一直落空”,七月本是盛夏,梅红属寒冬物象,这份期待的“错位”,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明知故犯,更是对生命矛盾的隐喻。黑暗与光明的“甚嚣”,对应着命运里的无常与挣扎,期待落空的清醒认知,道破诗人对“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洞察,言辞虽“苍白”,却因直面矛盾而具重量。
禅意与自然的疗愈交融:“后来 我还是因了定数/用心感受 夏日/临济寺的佛号声声/听一只蝴蝶如何飞出/旷野的深度寂静/夜来雨打芭蕉的/朦朦胧胧”,笔锋一转,从挣扎陷入禅意与自然的怀抱。“定数”是对命运的和解,佛号、蝴蝶、雨打芭蕉,构成宁静的疗愈场域。佛号消解执念,蝴蝶挣脱寂静象征生命突围,雨打芭蕉的朦胧,则是心灵在自然韵律中完成的温柔自洽,将前期的矛盾与挣扎,收束于对生命本真的体悟,让诗意在喧嚣后归向澄明 。
全诗以时空错位起笔,经矛盾哲思铺陈,终至禅意自然的和解,意象跳跃却内脉贯通,在个人心绪的褶皱里,藏着对命运、对生命共通的叩问与释然,是一首以小见大、情感与哲思兼具的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