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三生(微小说)
文/边缘村夫 诵/雪花飞舞
记得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刚开始复课闹革命。那时边上课边挖防空洞里。一锹锹挖出来的土洞,顶上泥土簌簌往下掉,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一盏昏黄的灯泡悬在头顶摇晃,灯影幢幢,像在鬼影里书写数字。数学胡老师(后来就成了我的班主任)此刻就站在昏暗的灯光前,宽厚的嗓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嗡嗡回响,仿佛整个防空洞都成了他的胸腔共鸣箱,震的那面挂在防空洞墙壁上的小黑板直晃悠。
“老大!”胡老师突然点名,我猛一哆嗦,铁锹差点脱手。“上来解方程!”
我慌忙起身,肚子却咕噜一声长鸣,引得洞里一片压抑的嗤笑。胡老师没笑,只是从他那军用黄书包里摸索出半块黄澄澄的窝头,无声地塞进我手心。那窝头粗粝得扎手,却是我青春岁月里最温热的烙印。
“收工!”胡老师忽然宣布。他拍了拍手上的黄泥土,脸上浮现出神秘的笑意:“考考你们,听题——什么东西能把春天唱出来?”我们面面相觑,洞里一片寂静。胡老师清了清喉咙,那浑厚如深潭般的歌声便响了起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声在幽闭的土洞里盘旋、碰撞,竟像把外面阔别已久的天光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塞了进来。我捏紧口袋里硬邦邦的窝头,喉头哽咽,胸中却似有暖流涌动。
后来,胡老师竟也教了我二弟大胆。二弟“大胆”名不虚传,偏爱琢磨防空洞里挖出来的哑炮,拆得满手乌黑,常被胡老师揪着耳朵教训:“二大胆!你小子搞什么名堂,不想要命了?”二弟被拽得龇牙咧嘴,却依旧嬉皮笑脸。胡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从旧帆布包里摸出半块窝头递过去,二弟眼睛一亮,立刻老实了。他总说,胡老师那帆布包是聚宝盆,能掏出窝头、粉笔,甚至还有止血的红药水和纱布——那是为二弟拆哑炮预备的。
轮到我家老疙瘩小四去念书时,胡老师已年近退休。小四表面老实,却是个抄作业的行家。一次胡老师批改作业,眉头越皱越紧,忽然“啪”地一拍桌子:“小四!你抄别人的作业,连他名字都一块儿抄上了?”全班哄堂大笑。小四臊得满脸通红,胡老师却从他那神奇的帆布包里又摸出一个馒头,语气缓和下来:“脑子不用,留着生锈?吃了,给我重新做!” 小四接过馒头,啃得眼泪汪汪。
斗转星移,时光如潮水奔涌。我们三兄弟如今也各自添了风霜,被生活揉捏出不同的形状。二弟成了工厂里的安全员,小四开了家“防空洞主题烧烤店”,生意竟还不错。我们心里始终悬着一块柔软的地方,那里立着胡老师的身影,还有那穿透防空洞阴冷黑暗的歌声。
胡老师八十大寿,我们三兄弟约好同去。二大胆还特意翻出当年拆哑炮的旧工具当贺礼,用红布包得郑重其事。小四则捧着一大摞新编的数学趣味题集,封面印着“谨献给恩师胡”。
寿宴设在胡老师家简朴的小厅里。胡老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目光依次扫过我们三张不再年轻的脸,最后停在二大胆脸上,眼里闪着狡黠的光:“二大胆,当年防空洞里那包哑炮引信,是不是你小子偷偷拆走的?”
二大胆闻言,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急忙放下茶杯,委屈地直拍大腿:“哎哟我的胡老师!这黑锅我可背了小半辈子啊!当年保卫科差点没把我……”他话没说完,我脸上发烫,忍不住插嘴打断:“老师……那引信,是、是我拿的……”
厅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小乖四都忘了嗑瓜子,三双眼睛齐刷刷钉在我脸上。
“那年月,饿得前胸贴后背,”我声音发干,仿佛又嗅到防空洞里那股湿冷的土腥气,“有次下工,瞅见墙角泥里埋着个油纸包,以为是……是吃的,揣怀里就跑……”我越说声音越小,“回家打开一看,是引信和火药……又不敢扔,怕炸了邻居。实在饿昏了头,就……就煮进野菜汤里,想着当肉骨头熬点油星……”
“噗——”小四第一个没忍住,笑得滑到了桌子底下。二大胆愣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大笑,拍着桌子眼泪都出来了:“哈哈哈!老大!敢情是你啊!害我替你顶了三十年雷!保卫科那帮人审我的时候,我差点尿裤子!你倒好,拿它当肉骨头熬汤?!熬出味儿了吗?啊?哈哈哈……”他笑得直不起腰。
胡老师也愣住了,随即忍俊不禁,笑得肩膀直抖,银白的发丝跟着颤动:“哎呀呀,老大啊老大!你……你可真是……”他指着我,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最后化作一串爽朗的大笑。笑声如温暖的阳光,瞬间铺满了整个房间,驱散了岁月沉积的尘埃。一时间,我有了一种亦师亦友亦兄长的感觉,那宽厚的声音,那爱抚的眼神,却又有些哥哥看弟弟的的亲切。
笑够了,胡老师眼神温润地扫过我们兄弟三人,像当年在防空洞里点名的样子:“都还记得那首歌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记得!”我们异口同声,声音里有久违的少年意气。
“来!”胡老师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那熟悉的、宽厚深沉的嗓音再度响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我们三个早已发福、头发花白的中年男人,立刻跟着唱了起来,声音参差不齐,跑调的跑调,抢拍的抢拍,还夹杂着二大胆洪钟般的笑声。小四唱着唱着,竟又悄悄抹起了眼角。胡老师笑着,眼角也湿润了,他的目光缓缓拂过我们每一张脸,仿佛穿越了厚重的时光帘幕,又看见了三个在幽暗潮湿的防空洞里,仰着沾满泥土的年轻脸庞,听他唱歌的少年。
歌声里,防空洞顶渗下的冰冷水滴、野菜汤里令人作呕的土腥味、爆起的尘灰呛入咽喉的刺痒感……都模糊淡去了。唯有老师那浑厚的歌声,仿佛一束穿透了岁月厚土的光,始终亮着。我们兄弟三人跑调的合唱缠绕着老师宽厚的嗓音,在温暖的寿宴上盘旋上升。
胡老师目光扫过我们,像当年点名的样子,眼中映出三个泥猴般少年的清晰影子。此刻,他那承载过无数粉笔灰、揉捏过无数窝头、也曾拍过我们后脑勺的手,正轻轻打着拍子。歌声里,那轮曾升在草原上的太阳,终于挣脱了所有阴冷潮湿的岁月,稳稳地悬在了这间溢满笑声与泪光的小屋中央。
2025年7月2日改毕

作者简介:边缘村夫,本名郭家臣,曾经的政府官员,后来的商海中与文化艺术结缘,做过省级纸媒和主流杂志主编,各种类型作品也频发市、省、全国的各种媒体,也著过书,从事过大型文艺晚会的总策划和总导演。近几年重拾文学创作的信心,先后担任过全球诗社的常务总社长和世界诗歌题图诗社的总社长和现任的惜阴亭诗社的主编。如今在诗歌领域寻找着灵感和快乐,尽情地感受着文学领域内的激情。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