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西湖望荷忆诚斋赠别
文/陈野涧(陕西)
雷峰临晚照,独倚望湖天。
西见净慈古刹,东眺万荷喧。
记得诚斋送客,恰是荷风六月,
妙语寄诗篇。
"接天"藏深意,"映日"有真诠。
子方去,福州远,别金銮。
旌节催人远,谁解宦海暗波翻?
不近天颜映照,纵得封疆权柄,
终是等闲看。
千载西湖水,犹说旧荷残。
水龙吟·低谷吟
文/陈野涧(陕西)
骤雨初收时候,
寒烟暗锁重楼。
青衫湿透,孤灯照影,
剑鸣箧底龙吟骤。
算平生肝胆,都成楚囚。
任风欺雪压,此身依旧,
是昆仑巅上玉,黄河浪里舟。
莫道蛟龙困浅,待雷奔电走。
泥涂龟曳,终有腾云时候。
看星移物换,天开坤轴。
把愁肠万斛,酿作千钟酒。
向苍茫、吼破霜天,吐出虹霓千缕!
恐
文/陈野涧(陕西)
电光裂空惊雷坠
瑟瑟影低垂
铁塔横弦风频催
孤鸟踏弦飞
冰渊暗涌寒波诡
鱼龙鳞甲辉
绝壁苍鹰石上窥
坠叶舞残晖
我欲将心魂焚毁
恐梦亦崩摧
满目锋芒相对
一身笨拙难褪
我借自由名讳
又恐囚笼更幽邃
冰镜里影憔悴
弦线上颤微微
我欲将心魂安睡
恐夜亦相追
万类轻盈各竞媚
唯我步履沉坠
我借勇敢名讳
又恐深渊长相对
不舍红尘卑微
终见星河倾坠
纸飞机
文陈野涧(陕西)
日记的翅膀斜斜地飞,
穿过走廊的光影,
载着歪歪扭扭的蓝天。
作业本里的诗,
折成勇气的形状,
书包再沉,
也压不弯向阳的倔强。
纸飞机划出年少的边疆,
在风里踉跄,
哈一口气,
送白色的梦去远航。
教室的风扇转得慢,
纸飞机停在她发梢边,
蝉鸣炸响的夏天,
我的目光逃向窗沿。
蒲公英记着未完成的航线,
手心的汗渍,
是长大后最甜的亏欠。
泥土里,
整片春天正在安眠。
我教孙辈折一只,
永远不降落的,
童年。

这首《纸飞机》以轻盈的意象串联起童年与时光的交织,纸飞机不仅是具象的童年玩具,更成为承载记忆与情感的载体。诗中“日记的翅膀”“作业本里的诗”将日常物件转化为诗意的飞行器,暗喻少年用创造力对抗现实的重量。而“踉跄”“哈一口气”等细节,精准捕捉了纸飞机飞行时脆弱又执着的姿态,与青春期懵懂的情愫(如“停在她发梢边”)形成微妙互文。
结尾处“永远不降落的童年”构成全诗的诗眼——纸飞机坠落的物理轨迹与记忆永恒的悖论,恰如“长大后最甜的亏欠”所揭示的成长代价。诗人通过三代人共折纸飞机的场景,将个体经验升华为代际传承的集体记忆,与散文中“那些歪歪扭扭的折痕里,藏着比抛物线更重要的东西”形成跨越文本的呼应。
艺术手法上,诗歌善用通感(“蝉鸣炸响”“甜的亏欠”)和矛盾修辞(“安眠的春天”“不降落的童年”),赋予纸飞机以时空折叠的象征意义。若参照其他文本中纸飞机作为思念载体(留守儿童的心愿)、青春信物(秋千架上的秘密交流)等意象,可见其多重解读空间:既是具体的童年游戏,也是抽象的时光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