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 藕 记 》
关 东 月
身为北方厚土养就的性子,我惯见的是苍茫大野,却从未沾染江南水塘里那份莲叶田田、藕藏深泥的氤氲。直至伫立在友人的故园水畔,一方池塘如大地澄澈的眼眸睁开,才为我开启了一场关于泥土与水的隐秘对话。
塘面是铺展千重的绿绸。莲叶微卷,托举着昨夜凝成的星子,那露珠悬于碧玉盘的边缘,将晨曦汲入体内,荡漾成一颗颗七彩颤动的光核。我站在岸上,脚下是踏实干燥的北方土壤,视线却陷入这一池南方温柔的水镜,心中满是初涉秘境的悸动。
友人引我入水。赤足陷入的刹那,清凉的淤泥如大地的絮语,瞬间缠绕、包裹。细腻滑腻的触感沿着脚踝攀升,带着原始的生命力,微微阻滞着我的步伐。学着友人弯腰弓背,我将双手探入莲茎交错的迷宫。水下幽暗,指尖在盘结的根系间笨拙逡巡,突然触到一截粗糙的坚实——一种深潜于黑暗的存在感瞬间击中掌心。心中惊喜,急欲将其捕获,奋力一拔,那物却在淤泥深处岿然不动,仿佛与大地筋脉相连,同气连枝。
友人莞尔,俯身如驯水的老农。他手指轻拨莲梗,循着水下隐匿的脉络,撬动泥土的密锁。动作轻柔却精准,带着对每一节藕胎尺寸的了然。藕如初醒的婴孩,带着胎泥的烙印,被他轻轻托出水面。我接过这浑圆白胖的礼物,截面处乳白的丝缕缠绵不绝,像水中抽离的月光纺线,细诉着大地内部的缱绻情思。
一节节藕根,如无瑕的白玉玺,从深黑怀抱中被掘出,躺在日光下。它们是沉潜的宝藏,是塘泥与水光合谋酝酿的甜意。塘水漾开细碎的涟漪,风过莲海,叶片们如绿色波涛簌簌拍掌,为这次与土地肺腑的私密相亲喝彩。
在这水塘的清凉脉动中,我触摸到了南方的灵魂底片。那不仅是植物的生长之地,更是滋养人情、沉淀光阴的温暖襁褓——莲叶田田,是大地绿色的温柔;深藕如玉,是根系紧握故土的根性。而我这个异乡客,一日的弯腰折取,竟似汲入了一股清凉澄澈的南方血脉。掌心沾染的泥痕,指缝缠绕的藕丝,早已烙印成记忆的拓片。纵使归途遥遥,每当想起这刻,塘水的凉意、莲叶的清芬、藕节折断时溢出的微甜气息,便如潮汐般涌上,涤荡心怀——原来水土之别,终能在一茎藕丝里,绾作情感的结绳,记取这份源于大地深处的情谊。自此,北方的风沙里,也摇曳着一片不坠的南塘月色与藕香,成为心隅深处一份永恒、温润的回响。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