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梦归处
文/朱思富
故乡,那片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承载着我生命中最纯真的时光,也蕴藏着我心底最深厚的情感。它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在岁月长河里悠悠唱响,每一个音符,都倾诉着我无尽的眷恋与思念。每当夜深人静,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的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似璀璨星辰,照亮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记忆的画卷缓缓铺展,故乡的小河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穿过这片土地。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粼粼波光闪烁,恰似无数细碎钻石在水面跳跃。小时候,我总爱和小伙伴们在河边嬉戏,把脚丫伸进清凉的河水里,感受水流轻轻抚过,那惬意劲儿,简直无法言喻。河底的沙石和贝壳,经水流冲刷,闪烁着五彩光芒,仿佛在诉说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河边垂柳依依,宛如婀娜少女,随风舞动绿色裙摆。细长柳枝轻拂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恰似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诗,仿佛专为故乡垂柳而作,将它们的柔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到春天,嫩绿柳芽在枝头悄然绽放,给世界带来生机与希望。我们会折下柳枝,编成草帽戴在头上,觉得自己就像守护这片土地的小卫士。
沿着河岸前行,便能看到承载我童年欢乐与梦想的老屋。老屋墙壁由青砖砌成,岁月侵蚀让它略显斑驳,却多了几分古朴韵味。陈旧屋檐下,是燕儿温暖的家。每年春天,小燕子如期而至,它们欢快的叫声,为宁静小院增添了无限生机。我常常仰望着屋檐下的燕窝,好奇地观察小燕子的一举一动,想象它们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样子。
老屋的院子里,有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满树桂花竞相绽放,金黄花朵如繁星点点,镶嵌在翠绿枝叶间。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花香,让人陶醉。那时,奶奶总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爬上树,采摘鲜嫩的桂花。我则在树下兴奋地跑来跑去,帮忙捡起掉落的花瓣。奶奶会用这些桂花制作香甜可口的桂花糕,那浓郁的香味,至今还萦绕在我舌尖,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味道。
走进老屋,昏暗光线中,摆放着一件件陈旧却满是故事的家具。那张古老木桌,见证了无数次家庭聚餐的温馨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在房间里回荡。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痕迹,照片里亲人们笑容满面,那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我常常站在照片前,仔细端详每个人的面容,想象他们曾经的生活。
故乡的田野,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也是我童年的天然游乐场。春天,麦苗从沉睡中苏醒,嫩绿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绿色波浪在田野涌动。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彩色蝴蝶,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金黄色油菜花盛开,整个田野成了金色海洋。浓郁花香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忙碌穿梭,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秋天,是故乡田野最热闹的时候。稻谷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仿佛在展示丰收的喜悦。大人们在田间忙碌收割稻谷,孩子们在一旁帮忙捡稻穗。夕阳余晖洒在田野上,将人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构成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描绘的正是故乡秋天的景象,那丰收的喜悦和宁静的氛围,真让人陶醉。
冬天,田野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打破冬日的寂静。雪后的田野格外宁静,远处山峦也被白雪覆盖,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就像一幅天然水墨画。
随着时光流逝,我离开故乡,踏上求学和工作的路。繁华都市里,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夜晚霓虹灯闪烁五彩光芒。然而,在这喧嚣的城市中,我却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与迷茫。这里一切充满现代气息,唯独缺少故乡熟悉的泥土芬芳和温暖的人情味儿。
城市的夜晚,月亮常被高楼大厦遮挡,被雾霾笼罩,显得黯淡无光。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故乡那皎洁的明月。在故乡的夜晚,月亮高悬天空,如巨大银盘,洒下清冷而柔和的光辉,照亮整个村庄。月光下,田野里的庄稼像被披上一层薄纱,如梦如幻;小河里的水闪烁着银色光芒,仿佛流淌的不是水,而是一地碎银。
我思念故乡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思念回荡在小巷里的鸡鸣犬吠,思念傍晚从家家户户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如今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在故乡,邻里间互帮互助,关系淳朴深厚。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哪家做了好吃的,也会热情分享给左邻右舍。这种真挚的情感,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愈发珍贵难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道尽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无论我走到哪,故乡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故乡的山水、老屋、亲人,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我的灵魂。在忙碌生活中,我时常闭上眼睛,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画面如电影般在脑海放映,给我内心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如今,虽我在城市努力奋斗,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但故乡的影子从未在我心中淡去。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再次感受故乡温暖的怀抱。当我再次走进那间老屋,抚摸斑驳的墙壁;再次漫步在故乡的小河边,倾听流水潺潺;再次走在田野的小径上,呼吸带着稻香的空气,我想,我那颗漂泊已久的心,终会找到栖息之所。
故乡啊,你是我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是我心中永远的眷恋。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游子归来。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深深的思念,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因为我知道,故乡的月光,永远会照亮我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 朱思富,高级教师,洪湖市政协委员,洪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洪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德育协会优秀通讯员,荆州市优秀教师,洪湖市先进儿少工作者,洪湖市模范辅导员,洪湖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曾担任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编辑,撰写过近百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荆州日报》《荆州晚报》等刊物和报纸上,部分作品分别获得省地市一、二、三等奖,书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优秀奖,省地市级一、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