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部分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家协会部分会员和《广东文学之家》作家群作家共10多人,应邀到广州增城区派潭镇樟洞坑革命历史展览馆参观,以及送“文化”下乡,到樟洞坑钟山书院捐书、交流,支援山区的文化建设。
中国作协会员、《华夏》杂志总编辑刘迪生,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珠区作协常务副主席黄智华博士,广东省作协会员、钟山书院顾问陈东明,广东省作协会员陈乐中,以及海珠区作协副秘书长曾婉华、李楚云等参加了此次活动。此外,中共从化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从化日报》社第一任社长冯杰雄也专程前来参加了活动。
据介绍,“革命老区”樟洞坑村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第三支队的游击根据地之一。大家不仅了解了樟洞坑村革命烈士的生平和光荣事迹,感受樟洞坑村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同时也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大家来到了展览馆附近的钟山书院参观。据了解,书院的核心理念是传承国学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600多平方米的书院里,设有道德讲堂、钢琴室、礼教厅、图书室等,书院开设了“弟子规研读、三字经研读、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少儿书画、在学中庸、道德经”等十多项公益课程。
据介绍,钟山书院位于增城区派潭镇中部,又是红色革命老区所在。该书院是当地村民自筹资金、社会捐助的一家山区民间书院,最先提出建立书院的是本地乡村教师钟叔军。
据钟叔军介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度重视,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作为一辈子扎根乡村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他深知文化知识对改变农民子弟命运之重要,决心追随先贤足迹和善举,利用宗族祠堂,打造成一个民间书院,作为当地村民子弟学习阅读的场所和引进人才讲学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众村民和社会上热心公益人士纷纷解囊相助下,书院终于在去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钟山书院会议室,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思想,捐赠书籍,为钟山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华夏》杂志总编辑刘迪生对书院的建设作了高度评价,希望书院能够一直办下去,并扩大阅读空间,他准备给书院捐赠一批书籍以助书院发展。
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智华博士认为,乡村是我们的根,我们这次是“寻根”之旅。书院具有历史文化记忆传承作用,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书院及其所代表的耕读文明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乡村书院作为传统的教育机构,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乡土文化传统、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除了肯定钟山书院发挥的作用外,黄智华还给书院捐赠个人著作《岭南形胜行》《名山菩提行》等书籍共8册。
本次活动,大家共捐赠图书69册及一批书画挂幅。
(撰文:婉华、楚云、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