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宫·阅金经】乳山海边追浪偶得
作者\翠柳
脚下踏白雪,
手扬牵彩霞。
潮涌翩跹醉浪花,
踏,韵声味浣纱。
人潇洒,神仙羡慕咱。
赏析: 这首散曲小令《南吕宫·阅金经》宛如一幅灵动的海边踏浪图,作者翠柳以简洁却富有韵味的笔触,将追浪的欢乐与逍遥展现得淋漓尽致。
凤头豹尾展风姿,结构精巧引入胜 开头“脚下踏白雪,手扬牵彩霞”,就像电影开场的一个惊艳镜头,瞬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作者用“踏白雪”和“牵彩霞”这样新奇又富有想象力的动作描写,把读者一下子带到了乳山海边的奇妙场景中。这里“白雪”实则是海浪拍打在沙滩上形成的白色泡沫,而“彩霞”是海边被阳光染得绚烂的天空,又或者是追浪者手中挥舞的彩色丝巾。这两句对仗工整,以雪浪与朝霞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同“金镶玉”般美丽,为整首曲子奠定了浪漫欢快的基调。
收尾处“人潇洒,神仙羡慕咱”则如豹尾甩鞭,干脆有力。前面描绘了在海边追浪的种种美妙体验,最后以这样一句自信又豪迈的话语收束,将凡人之乐反写为仙人垂涎的妙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张力,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在说,在这美丽的海边,我们尽情享受着追浪的快乐,这种逍遥自在,连神仙看了都会羡慕呢!
异质意象巧融合,天趣横生韵无穷
曲中选用了“白雪(浪花)”“彩霞”“浣纱(渔歌)”等看似毫不相关的意象,但在“踏浪”这个主题的串联下,却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整体。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浪声比作可触的丝缕,如“韵声味浣纱”,这里的“浣纱”原本是指女子在溪边洗纱,作者用它来比喻浪声,仿佛那浪声就像女子手中浣洗的轻纱,带着一种柔和、细腻的美感,同时又有一种韵律在其中,让人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异质意象的巧妙融合,为整首曲子增添了无穷的天趣。
动词连环显韵律,声情并茂动人心 “踏 - 扬 - 牵 - 涌 - 醉 - 浣”这一连串的动词,就像一串灵动的音符,组成了连续的动作链,生动地摹写了追浪者的肢体韵律。“踏”字,让人仿佛能看到追浪者踩在柔软沙滩上的脚步,感受到那与大地亲密接触的踏实感;“扬”字,则表现出手部动作的轻盈和舒展,就像在天空中自由地挥舞;“牵”字,更是有一种主动去拥抱美好事物的感觉;“涌”字,生动地写出了潮水涌来的动态,仿佛能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海浪;“醉”字,将人对浪花的陶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沉醉其中的快乐;“浣”字,则把浪声比作浣洗的轻纱,增添了一种柔和的美感。特别是单字句“踏”,就像琴弦骤拨,既拟出了脚步在沙滩上的回声,又暗合了【南吕宫】急板的节奏,声情相应,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在海边追浪。
双关机锋藏真意,逍遥境界引人思
“神仙羡慕”这句话看似简单直白,实则暗藏玄机,有着双关的意味。表面上是在说追浪者的快乐让神仙都羡慕,实际上却蕴含着道家超越意识的哲学思想。在海天之际,追浪者的身影看似微小,但却在对自然的征服和融入中,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就像《逍遥游》中所描绘的那样,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命的美好。这种深层次的哲学余韵,让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海边追浪的诗,更蕴含了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这首散曲小令的妙处不在于文辞的刻意雕饰,而在于那种浑然天成的野趣中暗藏的机锋。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与逍遥的海边追浪图,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海风的吹拂、浪花的拍打,以及追浪者心中的那份自在与快乐。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