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孤岛诡影:郑和船队外的迷局
▓ 张长宁
在历史那深不见底的大染缸里,总有那么些故事,像蒙了一层神秘的魔法布,勾得后人心里直痒痒,非得去揭开瞅瞅。这不,永乐年间,一场与皇权、孤岛紧密相连的大戏,热热闹闹地开场了。权力纷争、绝境挣扎、诡异谜团交织其中,真相究竟隐匿何处?且随我一同扎进这迷雾重重的往昔。
第一章:皇权“大作战”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顺势登上皇位,史称建文帝。新帝一瞧,那些藩王势力,个个如猛虎在侧,对皇权虎视眈眈,这可不行,得削藩!令下之后,藩王们瞬间炸了锅,利益受损,怨声载道。要说其中最坐不住的,当属燕王朱棣,这王爷手握重兵,野心像吹气球般蹭蹭往上涨。得嘞,他干脆扯起“靖难”大旗,带着人马就朝南京杀去,一场皇位的“生死时速”就此开跑!
折腾数年,朱棣大军势如破竹,在炮火声中攻破南京城。可就在皇宫烧成大火炉时,建文帝却人间蒸发,死活找不着。朱棣美滋滋登上皇位,成了明成祖,可建文帝下落不明这事儿,像根刺,时不时扎他的心,搞得他日夜难安,觉都睡不踏实。此状况为后续郑和领命寻人埋下伏笔——因建文帝失踪,成祖才急于派人探寻其下落。
第二章:郑和的“神秘任务”
永乐三年,成祖朱棣据鹰犬眼线密奏,已被夺位的亲侄朱允炆溜到了西洋,寝食难安之余决定派得力之人去找找,顺便在沿途国家显摆显摆大明威风。思来想去,挑中了赐姓太监的郑和,这人在身边看着长大,忠心耿耿,且是成事能臣。对,就让他带一支浩浩荡荡的舰队下西洋溜达溜达。你瞧那舰队里的艘艘宝船,一出海就如同一座座排列且流动的小山,在波涛汹涌的大洋里横冲直撞,船上旗帜被风刮得“呼呼”响,大明王朝的威风大为彰显!
表面上是去与各国交朋友、宣扬国威,实则郑和心里揣着个绝密任务——秘密找到建文帝。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肩负着成祖对建文帝下落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承载着宣扬国威的使命,二者相互关联,推动故事发展。
第三章:神秘孤岛“冒头”
永乐十二年(1414 年),郑和第四次率领宝船队,在茫茫大海晃悠数月,晃到了东部非洲麻林国(今坦桑尼亚基西瓦里)附近。突然,一座无名小岛如变戏法般出现在众人眼前。岛上郁郁葱葱,透着股说不出的神秘劲儿,仿佛在高呼:“快来揭开我的秘密呀!”
宝船队在岛外深水港口临时性休整,舰队所聘的“刻石笔吏”赵敬贤带着武士孙强,被派登岛寻地刻碑留念“到此一游”。赵敬贤瘦巴巴的,祖上都是刻石匠,他却自幼饱读诗书,一举一动透着文人气。谁晓得,这趟长时间航海诱发他患了夜游症。有一次在东南亚海域,大半夜他竟迷迷糊糊持斧要凿穿停港之船的舱底,幸亏同乡好友孟欣巡夜及时发现,将他拍打唤醒。孟欣深知这属于长期航海所患怪病,若被上司发现,不是锁进船舱等死,就是扔海里喂鱼。为救好友,孟欣只好瞒下此事。此后,赵敬贤早上有时会在莫名其妙之地醒来,却不知是夜游到此一觉梦醒,只当是在海航中让心累着了,就没太在意。
再看武士孙强,一身腱子肉,一脸憨厚老实,就是遇事喜欢左思右虑,脑袋都快想冒烟儿了,临了还是听别人的主张。两人在岛上正忙乎寻地觅石刻碑,嘿,突然瞅见林中一个怪家伙。那玩意儿脖子老长,身上花纹怪里怪气,四条大长腿跑起来飞快,比传说中的麒麟更精怪。赵敬贤眼睛一亮,兴奋大喊:“哎呀妈呀,你瞧瞧这稀罕的林中动物,长得跟天外神兽似的!咱赶紧追上去瞅瞅!”孙强心里犯嘀咕,但架不住赵敬贤连拉带拽,稀里糊涂就跟着追进岛的深处。
郑和船队偶遇神秘孤岛,为赵敬贤和孙强的离奇经历提供了场景,而患有夜游症的赵敬贤,在带着孙强执行任务中因追踪长颈鹿而误了登船期,为后续诡异事件埋下伏笔。
第四章:孤岛上的“生存大挑战”
等赵敬贤和孙强回过神,太阳已偏西,坏了,宝船舰队早没影了,只剩他俩对着茫茫大海和陌生孤岛。孙强眉头皱得像麻花,着急道:“完犊子了,船全走了,这可咋整啊?”赵敬贤心里也慌得一批,但硬装镇定:“别急别急,就咱哥俩这本事,还能在这岛上饿死不成?咱总能想法子活下去嘞!”
刚到孤岛,生存压力如牛皮糖般死死黏上他们。还好登岛时带了刻碑家伙什,成了登岛后记录“凿凿怪事”的必须工具。赵敬贤虽力气不如孙强,但脑子活。他用孙强的武士刀把树枝削尖做打猎工具;用贝壳和枯枝筒在海边礁石坑洼处收集雨水;还发现一种宽大叶子植物,晒一晒能过滤水中杂质,水就能喝了。一开始只能摘野果、抓蚂蚁勉强糊口,后来赵敬贤用藤蔓和鱼骨做了钓鱼工具,居然钓到鱼,可把他们乐坏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本就闷性格的孙强,在这孤岛荒野越待越消沉。他老望着大海,眼神满是绝望,嘟囔着:“俺瞅着啊,咱怕是这辈子都出不去这鬼地方咯,老天爷咋就这么狠心地把咱扔这儿咧!”赵敬贤表面打气:“兄弟,别怕,说不定哪天就有船来救咱了。保不准啊,过不了多久,咱就能回咱大明的地界咯!”可一转身,自己也犯愁,心里直打鼓:“唉,咱真能离开这鬼地方吗?莫不是要把命搭在这儿咯……”二人误船被困孤岛,面临生存挑战,为后续一系列事件奠定了绝望的基调,也凸显出他们处境的艰难。
第五章:绝望中的“崩溃”
一天晚上,狂风发疯似的呼呼刮,海浪如疯狗般拼命拍打岸边礁石,那声音震得人耳朵快聋了,感觉整个世界都要被吞了。孙强缩在简陋草棚里,眼神呆滞望着棚顶,嘴里嘟囔:“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咱是不是得交代在这儿了……俺看啊,咱是没指望咯!”赵敬贤听到动静,凑过去拍拍他肩膀:“别瞎想,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救兵啦。咱再熬熬,总会有盼头的!”孙强苦笑着摇摇头:“你可别安慰俺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俺看呐,咱这命算是丢这儿咯!”
在绝望与盼救的煎熬中,孙强精神头越来越差。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早上,孙强实在受不了压力,直接找根树藤把自己上吊了。赵敬贤发现孙强尸体时,眼泪“唰”地下来了:“孙强啊孙强,你咋就想不开呢?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啊!你咋就这么自寻死路咧!”无奈,他含泪把孙强埋在海边山丘,又找块石头为之刻了墓碑留念。恶劣的环境和绝望的处境致使孙强精神崩溃而自杀,进一步渲染了悲剧氛围,也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第六章:诡异的“复活秀”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诡异事儿来了。阳光照在简陋营地,四周安静得让人心里直发毛。赵敬贤刚抬头,就瞧见孙强直挺挺坐在对面,舌头伸得老长,眼睛瞪得老大,眼神跟冰块似的。赵敬贤吓得魂飞魄散,感觉无形大手一下子攥住心脏,呼吸急促起来。他下意识抄起身边长刀,声音抖得像筛子:“你……你到底是人是鬼?!莫不是俺活见鬼咧!”说完,出于本能自卫,拎刀便砍了过去。刀砍下去,却不见一滴血,眼前还是那具冷冰冰的尸体。赵敬贤腿软得像面条,抖个不停,嘴里直念叨:“这……这到底啥情况啊……俺这是撞啥邪咯!”

就在他吓得六神无主时,突然发现石台上有刻字,凑近一瞧,竟是建文帝的御旨隐语:“寡人陷于孤岛,盼臣民解其困境,以期共复大业。”赵敬贤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建文帝真在这岛上?恐惧和疑惑在心里搅成一团,脑子乱套了。
此时,他突然想起,之前在寻找食物时,曾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一些奇怪的划痕。那些划痕歪歪扭扭,当时他只当是岛上动物所为,并未在意。可如今结合这御旨隐语,他不禁怀疑,这些划痕或许就是建文帝留下的信息,说不定与这一连串诡异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办法,他又把孙强埋了,一边埋一边祈祷别再出幺蛾子,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啊,可别再折腾俺咯,这到底是啥事儿哟!”可心里忍不住琢磨御旨啥意思以及那些划痕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越发诡异的事情变着花样出现,每天早上孙强尸体都会“复活”在棚屋石凳上,但每次都有新御旨隐语,如“时机未到,切勿声张,暗中查探,静待寡人诏令。”“孤苦难言,望君忠诚,寻得路径,协同逃离无边苦海。”这些字如幽灵般不断出现,赵敬贤明显感觉到建文帝已盯着了自己,却不轻易现身。
晚上的孤岛,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声,只有海风“呜呜”吹着,像有人在哭,又像建文帝在耳边神神秘秘说话。赵敬贤被吓得够呛,精神快崩溃了,晚上老做噩梦,一闭眼就是孙强恐怖的脸和建文帝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御旨诏令。他在石缝搭的小窝棚里,常被噩梦吓醒,浑身冒冷汗,心里直叫苦:“俺这是造了啥孽哟,咋就被困在这鬼地方,还遇上这些邪乎事儿!”感觉掉进永远逃不出的恐怖陷阱。孙强“复活”及建文帝御旨隐语的出现,使故事充满诡异色彩,赵敬贤回忆起的奇怪划痕,为探寻真相增添了线索,也进一步激发读者好奇心。
第七章:命运的“急转弯”
永乐十三年(1415 年),麻林国之前被郑和使团威风震住,决定把无名岛上的长颈鹿当宝贝送给中国皇帝。一群捕鹿手登上该岛,在海边山丘发现石碑和华夏铭文。领头的得知后,赶紧让人深挖,嘿,还真挖出两具紧紧贴在一起、烂得不成样子的尸体,只能重新埋了。
石碑上的字没人认识,得嘞,干脆把石碑和长颈鹿一块儿装上船,运到中国,到北京就献给永乐帝。长颈鹿一亮相,整个京城轰动,大家都没见过这稀罕玩意儿,迎接仪式热闹非凡,老百姓和朝廷官员跟看大戏似的。但无名岛带回的石碑和碑文之事,却被捂得严严实实。为啥?因为碑文中提到建文帝可能还活着,这可是天大秘密,谁敢乱说!
救过赵敬贤的孟欣,因为是其同乡好友,被当成重要嫌疑人抓进专关上品官员的诏狱。锦衣卫十八样刑具可不是吃素的,一顿折腾,孟欣扛不住,啥都交代了。主审官琢磨后得出结论:孤岛上赵敬贤夜游症复发,大晚上无意识挖出孙强尸体,还刻了那些御旨隐语。估计他潜意识老想着建文帝的事儿,想给自己找活下去的盼头,顺便给后人留线索。麻林国献长颈鹿引出石碑及尸体,而对孟欣的审讯得出夜游症导致诡异事件的结论,看似解释了部分谜团,却又引发了更多疑问,使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第八章:道士的“神秘预言”
就在大家觉得事儿似乎搞清楚时,一个神秘兮兮的道士在皇城根“高调”出现了。他穿着道袍,手拿拂尘,板着脸环视路人丢话说:“贫道连日做梦,梦到个全是黑人的海岛,岛上有股奇怪紫气。紫气东来,天要塌了!”
路人闻声,对这砍头灭族的大逆不道的警世预言反应各不相同。有人嗤之以鼻,啐了一口道:“呸!这道士纯粹是胡说八道,世间哪有什么神秘咒诅,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俺可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玩意儿!”但也有人暗自担忧,联想到之前发生的一系列诡异事件,心里不禁泛起阵阵寒意,嘀咕着:“哎呀,听他这么一说,莫不是真有啥邪乎的事儿?咋之前那些事儿都透着古怪咧……”这道士说完,扭头就闪人,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这让人后背发凉的猜测,让本就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神秘色彩。道士的神秘预言,为故事再添神秘元素,不同路人的反应从侧面反映出事件的离奇,使读者对真相更加好奇。
第九章:真相的“尾巴”
建文帝到底在哪,到成祖朱棣驾崩仍是未解谜团,藏在历史旮旯里。好些年过去,到了清朝,赵敬贤和孙强的事儿成了老百姓嘴里的传说。街头巷尾,大家议论纷纷,说法五花八门。有人坚信彼时的建文帝在孤岛上憋着劲儿,一门心思等着东山再起;有人觉得这是赵敬贤在绝境里产生的幻觉。还有人说这是上天对赵、孙擅离误期的惩罚,“看动物世界却误了登船的时辰,这不毁了嘛!”
其实,各位读者不妨结合前面提到的奇怪符号、赵敬贤的夜游症、神秘咒诅等线索,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建文帝的下落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这就如同一场神秘的解谜游戏,等待着您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探寻历史背后的秘密。

张长宁,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