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教育说是素质教育,恐怕也很多从事教育的人也不相信,但如果说当下教育中没有素质教育的成分,恐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在中考、高考决定孩子绝大部分孩子命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做的事很多,但我们能做的事也很多。所以,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尽可能融入素质教育的成分,最好实现素质与考试的双赢,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何况我们都知道即时素质教育也是需要考试来评价,在这一点上应试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
那么,当下教育中我们还缺乏什么呢?我们不缺乏育人的理念,不缺乏育人的路径,也不缺乏育人的策略,那么为何当下的教育又引起很多群众不满呢?在新时代加速前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按照“高度、厚度、宽度、温度”这四度来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呢?也许反思之后,我们更能抓住教育的本质,把我们的教育做的更好一些。
首先说高度,面对新的时代,我们的育人的高度应该是什么?我感觉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好:我们应该培养有中国底色的全世界通用的中国人。当然这是育人的高度,这样的高度细分下来需要什么样的素养?需要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需要健康的精神,需要独立自主的精神,需要团结合作的意识,需要自我探究的品质。这些基本的素养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培养,因为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高度。在各个阶段基础上最终在孩子离开大学时能成为一个“有中国底色的全世界通用的中国人”。我想这才是我们当下应该有的育人的高度。
其次是厚度,这里的厚度指的是什么?应该品德的厚度,还是学习知识的厚度?是独立的探究体系的厚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厚度?当我们真正反思这个厚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厚度更多的对当下教育的浮躁虚浅带给学生人品和思维上的反面。这里的厚度指的是师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人类发展的责任担当,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技能。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能丰盈自己,又能丰富别人;既能成就自己,又能带动别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有的厚度。
再次是宽度,这里的宽度人品的宽度,知识的宽度,能力的宽度。现在的时代急速发展的时代,是跨界打劫的时代,是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而且新时代的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我们要有“厚”的意识来引领孩子们的发展。如以思维成长为目的,是不是可以把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融合在一起,更进一步是不是把这些学科全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方法的宽度、主动探究的宽度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开拓、去创新才能实现。
最后是温度,教育的温度问题是当下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什么是教育的温度,是指让孩子得以向上发展全面发展的所需要的内部外部的条件。就大的教育形式来看,考试的温度越来越灼热化,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苛责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无情化,这些教育越来越失去了应有的温度。社会对学校越来越苛求,领导对老师越来越苛刻,教师对学生越来越冷漠。我们的教育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尊重,包容,理解,互助等教育应有的最基本的底色越来越少,越来越稀薄,导致教育应有的合适的温度也越来越少。
总之,在正常的情况下,教育的厚度决定高度,宽度决定广度,温度决定速度。其实这几个方面也不是隔离开来的,也是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但无论怎样,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都应该用这“四度”来反思改进当下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贾振才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