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专题研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西交利物浦大学低空创新研究院承办,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支持。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共筑产学研政社融合生态,为苏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产学研政社协同,共建低空经济生态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湛在致辞中总结了苏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并从政策支持、产业引领、实践应用等方面分享了苏州的探索,他表示,期待大家共探创新路径,未来将携手产学研各方共同助力发展。
研讨会上,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围绕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发、场景实践应用等方向,依托城市重建在园区开发、产业载体建设及运营领域的深厚积淀,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国际化科研优势与人才资源,对接企业前沿需求,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助力苏州低空经济产业链创新升级。
由姑苏实验室、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西交利物浦大学低空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及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低空联合技术转化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落地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断层问题,以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得了地、转得出效”为使命。产学研政社各方的合作将聚焦技术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
作为共建方之一,城市重建将充分发挥其在园区空间规划、产业载体建设及政企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以新盛里产业园为试验田,推动低空经济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未来,低空产业公司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企业,围绕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监测等场景开展研发定制,助力苏州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
聚焦前沿,共探低空经济未来
主旨演讲环节,西交利物浦大学协理副校长(科研)徐树公教授分享了“低空创新・智领未来:西浦探索与实践”,展现了西交利物浦读大学在低空创新上的布局及思考,提出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服务低空经济建设。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轻量化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李加东解析了具身智能仿生飞行机器人技术前沿。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文伟松围绕香港低空经济示范、应用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华略智库合伙人、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以立体化的一体化:长三角低空经济协同实践就低空经济的区域发展进行了生动阐释。
圆桌讨论中,产学研代表就“低空创新产学研融合与技术成果转化”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空间赋能产业,以创新驱动未来。本次研讨以《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指引,通过战略签约、平台搭建、学术研讨等多重举措,积极打造低空经济产学研政社协同创新生态。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和低空经济产业的“孵化器”,城市重建将通过“空间+产业+运营”三维驱动模式,依托园区低空公司这一专业平台,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推动低空经济技术在园区率先落地生根。
未来,城市重建将以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为载体,携手各方共筑低空经济技术创新生态,为苏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贡献“重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