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不得才能永恒
——《情人》读后感
陶玉山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合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段经典的开场白出自《情人》。优美平缓又略有一丝伤感无奈的文字所带来的极致的沧桑感与抒情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扑面而来,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又不知让多少人由此产生共鸣并引导人们自觉地深思。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可是,只要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心,备受摧残的面容又算什么。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1984年她70岁时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回忆性叙事,以1920年代法属印度支那为背景,从容淡定地展开了一段15岁半少女时期与28岁的中国籍富豪李云泰在湄公河船上相遇后开始的长达一年半的禁忌恋情故事;因为双方社会背景差异太大而备受煎熬,最终以分离收场作为主线,披露了殖民地白人社会的道德沦丧与家庭困境。杜拉斯将个人的经历融入其中,不动声色地描写了童年的苦难,家庭的变故对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种族、阶级与道德的冲突,揭示白人社会的虚伪与腐朽。其坦诚的性描写与深刻的社会批判,使得该小说甫一发表就引起强烈轰动,甚至一天就能销售一万本,成为当代法国文学经典。
年老时书写的欲望,却仍如年轻般本真。该小说采用随笔式的散文写作,通过细腻入微、娓娓道来的文笔描写了两人从初识的试探到情感的纠葛,以及最终因现实压力分手的无奈;展现了爱情、记忆与生活的复杂关系;以象征性的动人语言探讨爱情、欲望与人的本质。在书中,作者质疑传统爱情的观念,认为两个人之间缺乏“发自内心的爱,”更多是人的欲望与肉体的交织。她引用“爱是由三者组成:欲望、注视与瞬间”来解释阐述这种复杂关系。说明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道德困境。这种坦诚直白的自我剖析,是严肃文学的重要象征。
“欲念就在把它引发出来的人身上,要么就根本不存在。”“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哭过之后,爱情也就随之而来。”“我们是情人,我们不能停止不爱。”自从我走后,自从我离开他以后,整整两年时间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男人。这神秘的忠贞应该只有我知道。”在书中,类似的语言表达随处可见,让我们感受领悟到了爱永远都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极具感染力,还从一个侧面烘托了主题,增加了小说的力度、深度和吸引力。
《情人》不厚,薄到你可以在一个午后就可以品读完;可它又是那么厚,让你刹那间发觉手中的这本书的重量原来承载了一个独特而饱满的精神家园,也承载着一个作家强烈而真实的欲望。这篇小说的绝顶之好就在于,写出了一种人生的韵律,现代小说有这样的杰作,是我们读者的福气。如果不去阅读,那是我们的错,与小说无关。怪不得王小波说:“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艺术。”这是一场两个人从相遇起,就默契地知道是交易的感情。他们忘我地沉迷于爱欲的深海,从不谈论自己,更不提将来。他和她互为猎人与猎物。然而,在这场对决中,我们知道掌握主动权的却是她。通过“年轻的美”与“摧残的美”并置,杜拉斯探讨了时间对爱情的影响,她认为衰老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而是生命厚度的象征。是的,只要一个人“爱你朝圣者一般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人才是你值得信任又灵魂互赖、生死相随的真爱。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深刻的主题,使其成为探讨欲望、身份与时间关系的经典文本。出版的当年就获得了法国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斯有着异于常人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超乎想象的写作天赋,这为写好《情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一本小说带有自传色彩,与一本自传体小说不能等同视之。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写作一事对于我是怎么一回事,我只讲过这么一次:‘写作什么都不是。’这本书全部都在这里了。”杜拉斯在书中如是说。这篇小说所讲述的爱情,真实得可怕,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也是真实得可怕。让我们明白了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才最伤人。阅读到最后,我似乎听见书中的女主人公在朝着印度之那的方向喃喃低诉:我想你了,想你的声音,想你的微笑,想你的拥抱,想你身上的味道,想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回忆太重,文字太轻。我想你了,你感觉到了吗?
生命的丰盛,在于你把自己的经历变成了自己的资源。杜拉斯的叙事方式令人赞不绝口。她在小说中不谈论好坏,只是描写自己心底的感受。这是为人由衷称道的。而《情人》吸引人的不仅是它本有的丰富内涵,还有老翻译家王道乾先生所赋予的带有我们中国文学的意蕴。正如王小波所说:“杜拉斯的文章好,王先生的译笔好,无限沧桑感尽在其中。读到《情人》,我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宫崎骏说:“爱上某人,不是因为他给了你需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给了你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入了心的人,无人可以替代。没有一辈子的相遇,却有一辈子的惦记。“我在世界上最爱的是你,胜过一切。胜过我所见过的一切,胜过我所读过的一切,胜过我所有的一切。”这句话表达了对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也隐喻了个体在困境中的自我救赎。这是发自内心的表白,真挚又透彻。这种坦诚的自我剖析,是严肃文学的重要象征。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是缘是情是童真还是意外。我们总以为最痛的是失去,阅读了《情人》才明白,最痛的是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却要用一生来忘记。而失去比得不到更痛苦,因为它多了一个过程叫曾经拥有。爱而不得才能永恒。如果一个人能够因为你的一点好,就原谅你所有的不好,那就好好珍惜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你的一点不好,而忘记了你所有的好。
人在事上磨,情在世上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鲁迅说:“对待生活,要有一种冷静的态度,像对待一场戏。”最后的最后,没有告别,没有拥抱,没有再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散了,遗憾只是相识,费尽心思地走近了,却不知不觉走尽了。人生没有重来,只有后来;可后来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无法重来。及时止损是一个人最大的冷静;行止有度,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学会控制情绪很重要。“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时光,留不住昨天,缘分,停不在初见。有时,一别就是一生……
总有那么一些书,你读了一遍还想再读;读了两遍,还想读第三遍。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亲切。《情人》是一曲唯美的青春赞歌,是一首现实的生活长诗,是一串激昂的独立宣言,是一卷悲凉的性爱画卷,更是一本每次重读都会触动心弦、引人深思的传世之作……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