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润泽水利魂
——安源区作家艺术家代表赴莲花寒山水库采风纪实
2025年6月28日,夏日的阳光洒在赣西大地,安源区作家艺术家代表一行8人,在水利高级工程师刘解林先生的引荐下,驱车前往莲花县寒山水库开展采风活动。这座凝聚了莲花人民半个世纪梦想的水利工程,以其雄伟的身姿和巨大的综合效益,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到访的文艺工作者。在水库负责人陈槟青的详细介绍和全程陪同下,采风团深入了解了这座中型水库的建设历程、技术特点和社会价值,为今后的文艺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也为宣传水利事业、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开辟了新路径。
(一) 半个世纪的民生夙愿:寒山水库建设背景
寒山水库的兴建承载着莲花县26万人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热切期盼。这座位于莲花县荷塘乡双岭村九曲山的中型水库,坝址坐落于赣江二级支流、禾水一级支流凫水河(南村水)上,距县城约11公里。作为我省首个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中型水库项目,寒山水库于2015年9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当时就吸引了萍乡市委书记刘卫平、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等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陈局和刘工介绍,寒山水库工程的建设是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和莲花人民多年的美好夙愿。这一民生工程得到了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工程。
水库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2016年9月,省水利厅孙晓山厅长调研时看到清澈的凫水缓缓流淌,要求参建各方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让莲花人民早日喝上优质的水"。经过三年多的紧张施工,寒山水库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下闸蓄水,到2020年3月28日已蓄满水,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寒山水库基本参数
| 项目 | 参数 | 说明 |
|----------|----------|----------|
| 地理位置 | 莲花县荷塘乡双岭村 | 距县城11公里 |
| 控制流域面积 | 58.7平方公里 | 赣江二级支流凫水河 |
| 总库容 | 1438万立方米 | 中型水库规模 |
| 大坝高度 | 78.5米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 总投资 | 3.85亿元 | 国家资金支持项目 |
| 建设工期 | 36个月 | 2015-2019年 |
水库建成后,综合效益显著:每年为莲花县城提供水量730万吨,增加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65万亩,防洪标准由7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可增加年发电量735万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库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问题,使下游农田灌溉保证率由55%提高到85%,真正实现了"截断东流水,高峡出平湖"的梦想。
(二)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交响:水库工程探秘
在陈槟青局长和刘总工的陪同下,采风团成员们深入寒山水库工程现场,近距离观察这座现代化水利设施的精密构造和运行机制。站在78.5米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俯瞰,碧波荡漾的水面与周围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陈局长介绍说,这座大坝采用了先进工程技术,溢洪道布置于右岸坝端,全长266.26米;输水隧洞进水口位于大坝右岸上游130米处,隧洞长561米,出口设置发电系统;在大坝左岸山体中还专门布置了灌溉引水涵洞,与坝后现有灌溉渠道衔接,供下游农田灌溉使用。
走进水电站内部,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刘总工向作家、艺术家们详细讲解了电站的发电原理和运行情况:"寒山水库电站装机容量25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735万度,这些清洁能源直接并入当地电网,为莲花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采风团成员们对水电这种可再生能源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询问发电效率、环境影响等技术细节。
防洪功能是寒山水库的重要使命之一。年轻的九0后陈局长指着坝下的河道说:"以前这段南村河防洪能力只有7年一遇,现在提高到10年一遇,大大减轻了下游村镇的防汛压力。"他回忆了2023年夏季的一场暴雨,当时水库科学调度,有效拦蓄洪水,避免了下游大面积农田被淹,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参观过程中,艺术家们特别关注水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刘总工介绍,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生态流量保障、鱼类洄游通道等环保因素,施工期间严格管理,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今,水库周边植被恢复良好,成为了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实现了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刘总工为水利事业奋斗了四十余年,他是部队退役后考上大学水利系的,年近古稀仍返聘为水利事业服务,令人肃然起敬!
(三)文艺与水利的跨界对话:采风活动纪实
采风座谈会上,陈槟青局长用一组详实的数据向作家艺术家们展示了寒山水库的建设成就:"工程总投资3.85亿元,完成征地916.31亩,搬迁水电站3座,铁矿厂1家,移民安置全部完成。我们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条件差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日夜奋战的汗水与智慧。
水利高工刘先生从专业角度补充道:"寒山水库工程在质量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实行全过程监督,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终身责任,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质量,确保了工程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他的介绍让文艺工作者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认识。
现场创作环节中,作家、艺术家们被分成小组,从不同角度记录所见所感。诗人作家专注地记录着技术人员讲解的工程细节;非遗春锣艺术家邓云德、王芸现场用春锣词点赞;摄影师风雨则不断调整角度,捕捉水库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他们纷纷表示,这种深入一线的采风方式,能够获得最真实、最生动的创作素材。
安源区作家、艺术家代表胡冬初在发言中感慨道:"今天,我们亲眼目睹了这座凝聚着莲花人民半个世纪梦想的水利工程,深深感受到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些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弘扬水利人的奉献精神。"这番话语道出了采风团成员们的心声,也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陈槟青局长对作家艺术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寒山水库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莲花人民的精神象征。希望通过你们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水利事业的重要性,理解建设者的艰辛与付出。"他期待文艺作品能够成为连接水利工程与社会大众的桥梁。
(四)从工程到艺术:创作灵感与思考
行走在水库大坝上,采风团成员们不断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邓云德凝视着平静的湖面,若有所思地说:"这碧波之下,曾经是奔流不息的凫水河,如今被人类的智慧驯服,转化为造福一方的资源。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值得我们用艺术语言去探索和表达。"这种哲学思考在采风团中引发共鸣,大家纷纷讨论起水利工程背后的人文意义。
历史维度的观察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大家了解到,寒山水库的建设曾得到龚全珍老阿姨的关心和支持。2016年9月,省水利厅原厅长孙晓山专程看望龚老阿姨,向她一直以来关心水利工作,特别是寒山水库立项工作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这段佳话让作家们看到了老一辈心系民生、情牵水利的高尚情怀,为创作注入了精神力量。
采风团中的老作家贺焕明感慨道:"这座水库让我想起了安源的红色历史。当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今天寒山水库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同样令人敬佩。两种不同时代的奋斗,都值得我们用笔墨去记录和歌颂。"他将水利建设与安源红色文化相联系,为创作开辟了新视角。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在讨论中得到体现。邓云德、王芸准备以春锣词的形式,反映水库建设历程和成就,歌颂建没者的贡献;诗人胡冬初、丁志明、陈道德等准备以水库为意象,抒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词曲创作者彭建湘则思考以歌曲的形式表现水利事业,讴歌建设者;摄影师更关注捕捉工程建设者工作瞬间的感染力。不同艺术门类的交流碰撞,激发了更多创作灵感。
(五)以文艺之光映照水利之美:活动总结与展望
采风活动接近尾声时,安源区作家、艺术家代表胡冬初对此次行程进行了总结:"这次寒山水库采风活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学习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这番话呼应了当年安源区作协"文学・初心与使命"采风活动座谈会上提出的创作方向。
陈槟青局长在欢送辞中表示:"寒山水库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供水、灌溉、发电、防洪等实际功能上,更体现在对莲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支撑上。希望通过各位艺术家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水利、支持水利,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水利成果。"他期待未来有更多文艺工作者走进水利一线,用艺术语言讲述水利故事。
社会意义方面,这次活动开创了文艺工作者与水利专家深度交流的新模式。正如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在寒山水库开工仪式上所强调的,要将寒山水库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德政工程、廉政工程,为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添砖加瓦。文艺作品的传播将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让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广泛认知。
临别之际,采风团成员们依依不舍地回望寒山水库的壮丽景色。阳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大坝巍然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也预示着文艺工作者们即将创作的动人篇章。这次采风不仅收集了创作素材,更收获了对水利事业的理解与敬意,为今后的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
正如老作家贺焕明在返程途中感慨:"水利工程改变的是山河面貌,文艺作品塑造的是精神世界。今天,我们见证了水利人如何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现实传奇;明天,我们要用真诚和才华,在文艺作品中再现这种伟大创造,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和建设成就。"这番话语,或许正是此次采风活动最珍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