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段岁月已经烟消云散,随风飘远;但却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一股脑儿的涌现;又似身体的某个部位有那么点儿痒痒,不挠挠吧总觉着不痛快……
——题记
小董终于收到学校返校的通知了,6月17日到学校,19日离校。算起来,即将毕业的这个寒假足足有半年之久了,是空前的,也许是绝后的。
网上讨论的班级聚会,毕业照,也许还会约上三五好友来个毕业旅行的,随着近几天个别城市的反弹或许要取消了。昨晚上,还和小董聊到我们毕业时,留言册上豪言壮语的,也有细语呢喃,叮嘱什么的。一本不够,来个三两本,要看个人的人缘了,有的跨年级的,有的甚或有校外的,……同寝室的有两个因为失恋,在毕业的前几天,天天儿都是醉醺醺的,我们也只好跟着陪醉了,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漫无目的地走,记得临走的那天,上车了还昏昏沉沉的,等着分配,那个暑假是难熬的,也没有找关系,最后在西部一个乡的边远村小度过了我职业生涯初期。
还记得小董的第一次骑行,剑指荆楚,问道武当。一周下来,人黢黑黢黑的,但是精气神挺足,从此也喜欢上了骑行。随后的日子里,环青海湖,打卡茶卡盐湖,在骑行中刚好遇见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可惜一开始车上的那个小黄鸭在夜行中弄丢了,还有在路途偶遇的同行人,相互鼓舞着,直至终点;环海南岛骑行,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不知道遇见老船长没,没有刻意问过,所以不得而知。也许,有一天,小董会骑出国门,环法什么的,期待着……
小董的旅行似乎都是独来独往的,每次问他,总是支支吾吾的,有三两个同学,但是就是不见合影,也不怎么爱照相,侧面的,背影,要么风景,不过我们似乎习惯了,偶尔还会写点儿旅途见闻什么的,展示给我们,我是一直鼓励他的。他的旅行是艰苦的,记得有次去江西的一个什么山看日出来着,住在山顶上的租借的帐篷里,吃的方便面,苦行僧似的,磨炼一下总是好的,后来,看到他发来的手指捉旭日的照片,我是欣慰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去了一趟,在象鼻山拍了一张,月半弯,半边脸,给我和陌队寄了明信片,写上了满满的祝福,至今保存在客厅的显眼处,环青海湖的大青盐,用袋子装着的,定期放在卧室的阳台上晒晒。
漫长的假期,总的找点儿事儿做,上山砍柴,能动员的都上阵了,砍的砍,运的运,和舅舅用三轮车送柴,蚂蚁搬家般,看到堆成小山的柴堆,大嘎嘎吧嗒着烟,不紧不慢的说着,我也老了,砍不动了,也省了我下半年砍柴了,熏腊肉有柴火了;帮嘎嘎们割油菜,打油菜,小董是认真的,戴着帽子,穿着长衣袖的衣服;姿势是正确的,弯着腰,左手握油菜杆,右手使劲,一茬茬的,三下五除二,不到一个小时就割完了。本来也不多,一亩多点,早上岳父母和小姨子割的差不多了,我们是打接应,算是体验一把了。打油菜是季节性强的农活,父母今年没有种,年岁大了,也算省了一头事儿。
当司机,带着爷爷婆婆二伯他们看哈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顺着新桥方向,走协和,看杨家坪,走上协和水库大坝,留个影,翻山越岭到插旗峪,走武陵山大道,到一路边餐馆吃个三下锅,聊聊天儿,祖孙三代在一起,其乐融融啊!
送我到贫困村,感受一下,短短的一天,没成想,还能记住很多叔叔伯伯们的名字以及家境情况等等。
更多的时间是修改完善毕业论文,要求也是极高的,相似度不能高于20%,专业术语就那么多,要自己组织语言,尽量口语化,数易其稿,终于通过答辩。
没事儿时网上蹭蹭专业课,不经意的走近,不曾惊扰他,连说,在学校里,有些课只知皮毛,看来,进入公司后,还要结合实际多读点专业方面的书,充实一下自己。
我觉得小董是有主张的,学了四年的专业,不能白白丢掉,总的干点儿什么吧。先签个3年的“卖身契”吧,用他自己的话说。白加黑,五加二的他不想,我们也不刻意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给他说的,趁着年轻,还可以到外面闯闯。不要急着考这考那,我们这儿,除了考体制内的,干旅游什么的,似乎还真没感觉有什么可以做的。受疫情影响,算是致命打击,或者是重新洗牌吧,怎么地估计还得有个一两年的才能缓过神来。自己就算半个体制内的,为了升迁、挪位什么的,绞尽脑汁,自己也不是那块料,感觉有点吃力不讨好。年近半百,在所谓的体制内一事无成,是自己无能还是什么的?留待后人评说吧。
小董在家,我负责做饭,美其名曰陪伴。实则是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开年后,我是没有在单位食堂吃过饭,基本上都回家了,坐车回家,睡个午觉,再走回来上班,遇见什么好景顺手拍下来,为晚上写点诗词什么的配点图片。在单位的所谓的烦心事也就烟消云散了,不知怎么地,以前喜欢听歌的,现在似乎不太感兴趣了,新歌不想学,老歌就那么几首拿手,偶尔听听就好了。
也是给小董选择工作时做个参谋吧。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终于在前几天定下来了,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睡觉也踏实了。
刚刚,小董给我送了家里的钥匙,去省城了,取毕业证了就要转战新的战场了,我们和小董来个“三年之约”吧,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从中国的南海边传来佳音吧!
外一篇(扯闲篇)
生活要有仪式感。起个大早,忙着给即将出发去省城的小董做顿早餐。热几个粽子,炒几个家常菜,我们仨聊着。雨中送别诗,陌队有些感伤,落泪了,这次端午回来,懂事多了,陌队动了个小手术,我要上班,一直忙前忙后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言语里表达的满满的都是爱。除了寒暑假,这次假期是最长的一次,将要实习走上社会了,看来已经准备好了,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意。
没有下车,目送你打着伞慢慢走进车站,雨幕中渐渐消失的光阴,消失的你……在特别的日子想起过往云烟……
一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知道父亲节了,也许是进城工作后吧,亦或许是有了手机,看了日历,知道了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了。
我的父亲是退休教师,我曾祖父没有孩子,从亲兄弟中挑了我祖父过继,祖父无子过继我父亲,一根独苗苗,可想而知了,宠溺无边,虽然日子苦,但有好吃的什么都是紧着父亲的。
在那个年月,想要走出去,当兵算是一条好的出路,父亲也没和家里人说一声,就自作主张了报了名,而且临行前才告诉家人,曾祖母是泪眼汪汪的,年岁大了,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了。果真如此,父亲一年后探亲,只见一扑黄土。后来的后来,听人说,父亲一走,曾祖母像失去了精神寄托,不久就病倒了,挨着一直没告诉父亲,临终前念叨的是父亲的名字……
复员了,面临选择:一是去桑植煤矿,一是当民办教师。父亲选择了后者,开始了半工半农的生活,那种艰辛啊,白天上课,放学回来了还要忙农活,忙完了又要赶到学校备课批改作业什么的。
房子是舅舅们送粮食到粮店,东拼西凑的,买的公家的公棚屋。直到“7.23”洪灾后,石头房子才换成砖房子,一层的,现在成了父亲的一块心病,挥之不去的,将要遗憾终生了。
二哥的不幸,成了父亲心中永远的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发病,几次死里逃生,捡回来了一条命,三十多年了,能好好儿活着,父亲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昨天我们爷俩坐在一起,喝点小酒儿,回忆回忆过去的时光,动情处,几度哽咽着,转身擦拭泪水。
儿子开车送父亲回家,一路上有你的千叮咛万嘱咐的,似乎有点醉意……去年以来,父亲消瘦了一圈,带他看看,总说能吃饭,睡得踏实,自己心里有数着,执拗着,不好再坚持。
现在就盼着每年的父亲爷俩能喝点,聊聊天儿……
二
我作为父亲,前半段是稀里糊涂的,不太称职的,儿子的学习爱好什么的,我是没怎么操心的,好在儿子是可爱的,优秀的。
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刚进城时,忙于租房买房子,手头有点紧,周末的特长班什么的,没怎么上心。上大学后,不经意间的提起,我是后悔了好一阵子的。
人生的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在孩子的初高中的关键时刻,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老师的联系是远远不够的。不然应该有更好的城市等着你呢。不过好在小董在现在的城市学习的很好,将来可能还想在那个城市立足,我是看到了美好的前景了的……
火车缓缓驶离,小董又将开启新的征程,默默祝福,心里一股暖流……
三
逝去的日子,天天快乐;眼前的苟且,还将继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余生我陪你走,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算是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个念想吧。
岁月催人老,分别总有时。窗外下着雨,朦胧的感觉,想起往事,只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