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腰玉带,风雨鉴从容
编者按:
雨后岱宗腰缠玉,这抹云霭是自然泼墨的奇笔,更是山河吞吐千年的哲思旁白。
秦皇封禅的霸气、苏子吟哦的柔肠,在泰山的褶皱里交融——它教我们看见:真正的巍峨,从不是拒风雨于外,而是将雷霆与雾霭,都揉进骨血。那缠绕山腰的玉带,恰似人生把坎坷搓成的绶带:接纳雨骤风狂的淬炼,方得云收雾散的清朗;经得住刚硬与缠绵的博弈,才守得住“风月无边”的从容。
当山河以“腰玉”剖白心迹,愿我们都能从岳岭云涛间,悟透“刚柔并济”的生命法门——让风雨,终成绕身的荣光。
泰山腰玉带,风雨鉴从容
张庆明
一、玉带宽青嶂:雾缕裁出山河画
雨脚初收的暮色里,泰山的腰肢间,云雾正从十八盘的褶皱里漫涌。那雾极软,却循着山的筋骨攀爬:绕过“斩云剑”的锋棱时,像被利刃裁出素练的边;漫过五大夫松的冠冕,又轻轻托住松针上的雨珠,活似给古松簪了串水晶坠。经石峪的摩崖上,“风月无边”的笔锋浸着润意,连泉鸣都裹着雾霭的白,在山涧里淌成碎银。
南天门下,云雾顺着十八盘的阶一级级织成绶带纹,宽宽窄窄间,竟把青岩的雄奇,掰出半分旖旎——你看那雾与山的咬合处,云絮被山风扯出薄纱的褶皱,恰如美人束腰时,罗带轻绾的弧度。
二、刚柔铸岳魂:岁月熔尽刚与柔
泰山从未只懂“横绝峨眉巅”的刚硬。它见过 秦皇汉武的仪仗扬尘,金泥玉牒里藏着雄主“封禅告天”的霸气;也听过 唐宋文人的屐痕叩石,“荡胸生层云”的吟哦里,藏着苏子“羽化而登仙”的柔肠。
风雨千年,摩崖上的刻字被苔藓啃噬,封禅台的土蚀成齑粉,可泰山仍在——既容得下雷霆裂空时的磅礴(如“云步桥遇雨”的骤烈),也藏得住雾绕腰肢时的缠绵(若“后石坞云海”的缱绻)。这腰上的玉,原是岁月的舍利:把帝王的“刚”、文人的“柔”,都熔进云雾的绕指柔,教山河学会“刚柔并济”的生存哲学。
三、坎坷化柔光:人生如岳纳风雨
人站在岱宗坊下,看这玉带缠山,忽觉人生如岳。
年轻时总学泰山“擎天”的姿态,硬抗风雨:加班的夜是“中溪山的骤雨”,失恋的痛似“扇子崖的孤悬”。历经霜雪才懂:真正的巍峨,是把坎坷熬成绕身的柔光——雾本是雨的碎屑、云的残片,却在山腰织就玉带;恰如职场的挫败、情路的波折,被岁月搓成“成长的绶带”。
你瞧那玉带不紧不慢,承得住上头的天(理想的高远),托得起脚下的路(现实的厚重),多像生命的注脚:接纳风雨的浸润,方能披戴岁月的馈赠。
四、山河赠温柔:风雨终成绕身歌
暮色愈浓,玉带仍缠绵不去。这是泰山给人间的答案:
莫怕雨骤风狂,且看云收雾散时,山河仍在,玉带横腰。所有 打过肩头的雨(挫折)、漫过脚踝的潮(迷茫),终会化作照亮生命的柔光,缠成岁月最温柔的馈赠——就像泰山,把千年风雨,都酿成了腰上的玉,教我们懂得:
刚柔并济处,风雨亦成歌 。
泰山腰玉歌
岱宗雨后云裁玉,束作山腰素练横。
剑斩青冥分晓雾,松簪珠露缀寒英。
秦皇汉武封禅意,唐韵宋章题刻情。
刚柔相济山河骨,漫把风雨织作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