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影长明照人间·怀念袁老
尘封的记忆(江苏宿迁)
摄影提供:尘封的记忆
2016年8月,经袁老的侄子引荐,我们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叩响拜访袁隆平先生的大门。进入会客厅,室内的陈设尽显朴拙:几张黑色人造革长椅静静矗立,宛如无声的注脚,勾勒出袁老低调谦逊的品格轮廓。
袁老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宛如冬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们的拘谨与陌生。他先与我们畅聊家乡的风土人情,亲切的话语仿佛拉近了地域的界限,让我们仿若置身于熟悉的邻里之间。随后,话题转向正轨,他关切起引进优良稻种的要务,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殷切的期盼,那份热忱直抵人心,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粮食事业的赤诚。
临别之际,袁老毫无架子,欣然与我们合影留念,并许下了一个令人憧憬的五年之约。这既是对未来合作的期许,也是对我们此行的深情回应。更令我们感到惊喜与温暖的是,袁老特意安排我们在省农科院食堂用餐。食堂里的饭菜虽谈不上奢华,但那股家常的味道,搭配上袁老无微不至的关怀,化作了一股暖流,至今仍在我们心田涓涓流淌。
然而,世事无常,岁月总是悄然却又无情地流逝。原以为的五年之约,时光还未跨越五载的节点,袁老已然离我们远去。
回忆往昔,虽然袁老已是80多岁高龄,但他的步伐依然矫健有力。每日的散步时间,他总是迈着稳健的步子,脸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丝毫不见老态龙钟之相。午后时分,他常与工作人员一同在球场上挥拍激战,羽毛球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那弧线仿佛是他永不言弃的科研精神在空中具象化的轨迹。闲暇之余,袁老也爱打打麻将,但他总笑着说是为了“活动一下大脑”,每次只打两圈便收手。这份适可而止的智慧,亦是他人格魅力的折射。
而在这一系列看似闲适的生活背后,最令他牵挂的永远是那片稻田。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细雨蒙蒙,每周两三次,他都要亲自下田,去查看稻种的生长状况。他弯腰凝神观察稻穗的身影,在土地上镌刻下深深浅浅的足迹,那是对科研事业的全心投入,是对粮食梦想的执着坚守。
如今,当我们在金黄的稻田间漫步,稻浪翻涌,宛如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袁老,您耗尽毕生心血,倾情于“让世人远离饥饿”的伟大事业,以一粒种子改写了世界粮食的格局。您的音容笑貌、执着坚守,已然化作一座永恒的丰碑,巍峨屹立在人民的心间。袁老,您看那饱满的稻穗,正承载着您的梦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地繁衍生长。我们定当循着您那熠熠生辉的足迹,砥砺奋进,让稻香飘满人间每一寸土地,永远铭记您的功绩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