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广库,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 ,退休。单拍渭河野鸟,独喜古律诗韵,其散文更具特色。
从1只到18只!十年镜头里,朱鹮与渭河的生态重生之路
文/ 杨广库
初遇:荒滩上的惊鸿一瞥 (2016)
2016年岁末,凛冽的北风卷过渭河滩涂,抽打着枯黄的芦苇,天地一片苍黄寂寥。我抱着相机,靴子踩在干硬的泥块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试图在这片冬日荒原上捕捉生命的痕迹。突然,一抹难以言喻的白影,裹挟着风声,如一道纯净的流光,猛地撕裂了灰蒙蒙的天际!我的心跳骤然停了一拍——那优雅修长的身姿,那点睛般绯红的头冠……竟是只存在于书本和图鉴中的“东方宝石”,朱鹮!它舒展着宽大的双翼,羽尖仿佛掠过天光,在低沉的云层下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旋即消失在河湾的枯苇丛后。我几乎是踉跄着追过去,冰冷的镜头急切地扫视着空旷的河滩和浑浊的水流,却再也寻不到那抹仙踪。唯有那惊鸿一瞥的震撼,像一枚滚烫的烙印,深深烙在心头,也埋下了一颗执着守望的种子——它还会回来吗?
重逢:渔塘边的优雅舞者 (2017)
转机,在2017年深秋一个雾气氤氲的清晨悄然降临。武功县一处僻静的渔塘边,水面漂浮着薄纱般的晨雾。几只修长的身影,如同披着霞光的仙子,正优雅地涉水而行。长腿没入清浅的水中,细长的黑喙如同精密的探针,时而迅捷地刺入水面,带起细碎的水花。是朱鹮!它们就在那里,或低头专注觅食,或昂首警惕环顾,雪白的羽毛在晨光与水汽中晕染出柔和的光泽,颈后披覆的柳叶形羽饰随风轻颤。我咬住嘴唇,强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惊呼和狂喜,屏住呼吸,身体紧贴着一棵老柳树的树干,手指几乎是颤抖着,一次次按下快门。凝固在镜头里的,不只是珍禽的身影,更是渭河沉寂多年后复苏的希望。
影像的力量远超我的想象。当这些画面传播开来,立刻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武功县农林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仪器匆匆赶来确认;县电视台的摄像机敏锐地捕捉下这生态回归的信号;省级媒体纷至沓来。朱鹮重现渭河流域的消息,带着湿润的水汽和生命的温度,在人们心中激荡起对绿色家园的无限憧憬——我们的母亲河,正在醒来?
安居:湿地公园的新乐章 (2019)
时光流转至2019年,杨凌渭河湿地公园,已然成为朱鹮眷恋的家园。它们不再是行色匆匆的过客,而是这片水域真正的主人。春日融融,水草丰茂。我常看见它们成群结队,在波光粼粼的浅滩上闲庭信步。一只朱鹮慢条斯理地将长喙探入水中,搅起一圈涟漪,旋即叼起一条银亮的小鱼,仰头吞下;另一只则单腿独立于水中的枯枝上,雪白的身姿倒映在如镜的水面,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更有年轻的朱鹮互相追逐嬉戏,翅膀拍打间带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这份持续而频繁的现身,甚至引来了被誉为“朱鹮大使”的秦先生专程前来考察。我远远望见,专家手持望远镜,凝神注视着远处那群优雅的生灵,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慰。没有言语,专家专注的目光与朱鹮悠然的身影在湿地上空交汇,便是对渭河生态悄然向好最有力、最动人的无声宣言。我们这些常年守候在河岸的观鸟人,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与力量。
壮大:十八只的壮丽诗篇 (2022)
2022年末,寒冬的肃杀尚未完全退去,疫情的阴霾仍盘桓在人间,但自然的脉搏却从未停歇,在杨凌湿地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一个清冷的午后,我习惯性地用长焦镜头扫描着熟悉的河道。突然,视野里涌动的白色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庞大的朱鹮群落!我强抑激动,仔细清点:一只、两只……整整十八只!它们或在浅水中觅食,或在滩涂上休憩,或振翅低飞,如同一场盛大而无声的白色交响乐,在冬日萧瑟的背景下奏响生命的强音。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其中大部分朱鹮纤细的脚踝上空空如也——没有标志性的蓝色脚环!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们极有可能是这片土地孕育的、真正的“渭河之子”,是野外自然繁殖的珍贵后代!这十八只洁白的身影,不再是零星的回归,而是一个种群扎根于此、生生不息的有力宣告。朱鹮野生种群在渭河流域的重生与壮大,在这一刻,被镜头、被目光、被奔涌的渭河水,无比清晰地镌刻下来。
守望:十年传奇的生动注脚 (2025)
转眼又是冬去春来,2025年春节前后的杨凌湿地公园“知义桥”下。寒风料峭,残荷枯梗倔强地挺立在结着薄冰的水面上,描摹着冬日的筋骨。然而,一只健硕的朱鹮,却无视这寒意,成了此地的“常驻嘉宾”。连续十几天,它总是准时出现在那片水域,执着而专注。细长的黑喙如同精准的探针,在浅水淤泥中耐心地探寻着食物,每一次成功的啄食,颈项便随之优雅地扬起。我裹紧棉衣,手指冻得有些僵硬,却依然一次次举起相机,将它的身影纳入取景框。快门声中,镜头里的朱鹮,羽翼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它早已超越了“珍稀鸟类”的简单定义。它是这渭河十年生态复苏史最鲜活、最生动的注脚,是荒芜走向繁盛、沉寂迎来欢歌的传奇见证者。十年,我的镜头追随着朱鹮的羽翼,从惊鸿一瞥到族群壮大;十年,我的目光丈量着渭河,从苍茫滩涂到生机湿地。这方水土,正用它无声却磅礴的力量,谱写着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诗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