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高留斌那样创业》
文/尚留永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出生在西高村的普通农家,家庭一贫如洗,三年自然灾害,父亲早早离去,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经常暗自哭泣,富农成份的重压把他压的喘不过来气,小伙伴的嘲笑虽说童言无忌,但是也把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刺激……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守得云开雾霾散,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唯一,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靠自己,奋斗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家族不再受穷,扬眉吐气。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初中毕业的他,因为家境困难,无钱缴纳学费,他背着书包,深情回望了一眼母校,六投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才十几岁的他随着生产队的副业队外出干活,后来又独自出在打工,沉重的架子车压着他瘦弱的身躯,为人送货、做木工、刷油漆、收废钢、租柜台卖衣服,帮人经销摩托车,他给人家干活时,有时候他都不要工钱,就因为人家对他好声好气,作为一个打工者,那些年他干活挣钱却很少攒钱,他花钱买了见识,他从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把经验汲取,为他以后的发展增加了经验和底气。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阳光雨露吸取,只有顺着潮流而动,方才能够把成功的机会抓取。几千年来的中国农村,都是高脚车、铁脚车、胶轮马车、架子车、脚踏三轮车这些人力、畜力工具,如果用机动车代替脚踏车,把生产力解放出来,一定会是一种趋势,“搞农用三轮摩托车……”,他为自己的理念兴奋不已,他的脑海中幻化出,穿梭在田间地头、乡村公路上的千万辆农用三轮摩托车,川流不息,农民卖菜、送货、拉人、买化肥,该是多么方便,何况价格较低,大部分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想到了就马上付诸实施,那是一九九五年八月,最是酷热的天气,他东挪西借了三万元,把“永盛摩托车厂”的牌匾高高挂在自家院里,他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名言万分服气,他认真仔细的操作,如膜拜神灵一般,小心翼翼,他把自己的诚信善良融入第一台车,他把这台车的质量看做是自己的人格荣誉,质量过硬,服务优良,乡亲们竖起大拇指把永盛传颂、赞许,订单纷至沓来,他租下了大队部的院子,围墙盖房,没过几年,厂区就扩大到了三十多亩地。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他把质量和信誉作为开拓市场的利器,做到最好,做到第一,洛阳地处豫西,随着交通扶贫的发展,宽敞壮美的乡村公路通到村里,打造一种物美价廉的乡村交通工具,让乡亲们插上时代的翅膀,飞翔在广阔天地里,他甘愿吃亏,只为了换得用户的满意。送货上门、售后免费修理,无偿更换不是厂方责任的发动机,“往好处做,往坏处想,信誉在先,后作生意”,他的农用三轮车进入了万户农家,奔驰在崇山峻岭,为山区人民带去了致富的希望,把“永盛”的诚信深深植入了老百姓的心里。“请把不合格产品带回家”“请把产品质量时刻牢记”。
像高留斌那样创业,三十年的砥砺奋发,三十年的栉风沐雨,永盛人从来没有懈怠,从来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成绩,童年时代贫困家庭的痛苦回忆,父老乡亲终年奔波不得温饱的情形在他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他情深意切的对领导讲,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及时雨,我才能做出如此的业绩,在公司内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这样就会单位增强凝聚力,乡亲们干起来生产才能争上游、有底气,才能不跑偏,步调齐。又成立了工会,让员工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顾客和员工是他心目中的两个上帝。在党的领导下,永盛公司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到今天上亿资产的规模,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成为新中国新时代民营经济蓬勃兴旺的缩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