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新老师是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泰安市农民书画家协会会长,在书画领域身肩数职,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花鸟画领域,她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作品广受赞誉,多次在各类展览中崭露头角并获奖,为艺术传承与交流贡献了重要力量。
《黄河文明传九州》这幅四尺竖幅作品,堪称冯书新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它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视觉诗篇,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为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文化的洗礼。
画面中,牡丹花以蓬勃之势占据主体位置。盛开的牡丹色彩鲜艳夺目,粉红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似有馥郁芬芳溢出画面。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象征着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光芒,传递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寓意着中华民族在传承与发展黄河文明的征程中,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两只燕子灵动地穿梭于画面的上下不同位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上侧的燕子振翅高飞,如同穿越时空的使者,带着黄河文明古老的智慧与精神,在新时代的天空中翱翔,彰显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向着未来勇毅前行。下侧的燕子稍作停顿,仿佛在欣赏牡丹的娇艳或俯瞰脚下的大地,使画面充满了故事性与诗意,寓意着黄河文明既高远又贴近生活,始终与人民紧密相连,传递着春的讯息与希望的曙光。
右下角的水仙草清新脱俗,翠绿的叶片修长柔美,丛生的白色花朵星星点点,散发着淡淡的雅致之感。水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与吉祥如意,它与牡丹相互映衬,形成色彩与寓意上的美妙平衡,也代表着黄河文明中沉淀下来的文人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丰富了文明的内涵与精神底蕴。
左下角的牡丹花丛及含苞待放的花蕾背后,隐约可见一块墨石。墨石沉稳厚重,与前面的娇艳花卉形成鲜明对比,犹如黄河岸边历经风雨洗礼的古老基石,见证着文明的变迁。花蕾依傍着墨石,仿佛在汲取岁月力量和文化底蕴,预示着黄河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新的活力与创造力正不断涌现。
冯书新老师的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她高超的绘画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她对黄河文明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与使命,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