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两进塘和村
作者:张北传
1996年3月的江南,春风拂面,暖阳照心间。万物复苏时,春意正盎然。当山上的桃花、梨花和田里的油菜花盛开之际,坐落在东至县升金湖畔的塘和村迎来了浙江杭州远道而来的贵宾,他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卫民教授一行。
蔡教授到东至江南水乡,不是走亲访友,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带着他的高徒刘永华、周承(女)两名研究生和一名B超医生来塘和村实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科研工作。
塘和村,位于升金湖畔,是我们张溪中心血防组辖区血吸虫病流行重点村之一,该村有14个村民组,400余户, 总人口1700余人。
解放前,该村村民因生产劳动频繁接触疫水,因此,几乎人人感染血吸虫病。由于那时旧社会的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血吸虫病在当地肆虐,致许多青壮年丧失劳动能力。血吸虫引发肝硬化腹水、巨脾症(大肚子)晚期病人随处可见,且男不育女不生,血吸虫造成的危害,百姓们可谓是苦不堪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组织血吸虫病防治专业队伍,奔赴血吸虫病流行区上门上户大力开展血吸虫病普查普治工作,使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枯木逢春,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同时,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查钉螺、灭钉螺工作,有效的杀灭阳性钉螺和减少钉螺密度。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查、治、防、管、灭工作,从而使村民们血吸虫病感染率逐年显著下降;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患者得到有效遏制,广大村民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时任张溪血防组长的我及时赶到白芴乡与塘和村联系,请示汇报落实血防科研点事宜,同时在本单位抽出三名中青年骨干医生随我一道到该村协助蔡教授开展血防科研点的工作。
首先对全体村民采用病原学(粪检)查病方法,要求每人备好自己的大便标本,由村统一安排专人到村民组收集点将标本送到科研点。塘和村的村民们亲眼目睹从大医院来的医学专家为自己查病,人人都心花怒放,倍感高兴,大家争先恐后主动将自己的大便标本送到收集点。在调和大便进行尼龙绢集卵法操作中,虽然粪便又脏又臭,但蔡教授总是为我们做示范,两名研究生也总是跟我们争着做抢着干。尼龙绢集卵后投到载玻片做镜检时,蔡教授也是亲自把关。当他在镜头下发现载玻片上有血吸虫卵时,立即叫大家分别观看,如发现有姜片虫和蛔虫的受精卵等其他寄生虫卵时,也叫大家一一观看,以提高大家鉴别各种寄生虫卵的能力。
在对查出的血吸虫病患者治疗体检中,如何对病人的肝脾准确触诊、肝脾肿大分级等要点,蔡教授也是亲自示范,热情耐心讲解,使我们大家受益匪浅。
B超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视为亲人一般,他精心操作仪器,用探头反复探寻病人的肝脾胆等实质变化情况,绝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做到精准定位,影像清晰,诊断明确,记录清楚。
对查出的105名血吸虫病人全部给予了免费检查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从病人称体重到计算“P、Q、T”药量等每个细节,蔡教授也都是亲自把关,做到准确无误。与此同时,他还亲自送药到病人手,看服到口,以确保疗效。
在白芴乡和塘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从3月9号开始至23号结束,终于完成科研点首期工作任务,为下一步血防科研提供了依据,打下了良好基础。
3月24日,当蔡教授离开塘和村返杭州时,该村村民自发的前来为他送行,蔡教授激动的告诉大家说:“乡亲们,你们都请回吧,明年春天我还要来你们塘和村的。”这时,送行的干部群众纷纷紧握蔡教授的手,异口同声的说:“你是一位好医生、好专家,我们欢迎您明年再来塘和!”
一年四季如流水,万紫千红又一春。1997年3月中旬,在田间油菜花一片金黄时,蔡教授为了血防科研工作,第二次来到了塘和村,村民们齐聚到村部像迎接自己远道而来的亲人一样异常高兴。
蔡教授这次来的目的是对塘和村去年查出的105名血吸虫病人,经过抗血吸虫药和护肝药的治疗后效果及超声显像诊断对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体征改变的观察等。
蔡教授一到塘和村,不顾长途驱车劳顿,马上换上白大褂投入到查病工作中,他那时已近六十岁了,我们大家都劝他休息半天再干,他却说:“村干部与你们都繁忙,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加快速度完成好这项工作。”于是,他卷起手袖,戴上一次性手套带头就开展尼龙绢集卵法、镜检......
在白芴乡和塘和村干部的又一次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经过一星期对该村原105名患者再行病原学复查、B超复查和全面体检等,终使塘和村血防科研点各项调查工作按期圆满完成,为下一步开展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了精准资料。
蔡教授,身材高大,头发稍白,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走路时腰杆直挺。他说话和蔼,总是面带微笑,特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教授的架子,见到他就感到像慈父般温暖亲切,村民和我们大家都非常尊敬和喜欢他!
遇良师,学无涯,收获满筐。我是一名基层血防医生,能有机会与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导师一起参与血防科研工作,得到他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指导,真是三生有幸!骄傲和自豪溢于言表!
蔡教授两进塘和村开展血防科研情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其科研精神令人铭记。时间虽已过去快30年了,但时至今日仍难以忘怀!
2025年6月24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