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洪雷先生历史著作《另一半中国史》
许振宁
一
高洪雷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山东新泰人,现有中国作协会员等多项学术职衔。他入学时只有15岁,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同学。我们不知道他这么小,怎样学习并考上了大学的,现在看来就是少年大学生了。当时是恢复高考后第三年,学生年龄相差挺大,有的同学能比他大十几岁,有人开玩笑说,可以称叔叔了。印象中是他个头不高,白净净红扑扑有似娃娃的圆脸,说话面带笑容,还有微微的酒窝。因为他年龄小,同学们也经常和他开个小玩笑,他常笑呵呵的应对。他在学兄学姐里也不落寞,显得活泼可爱,大家也挺喜欢他。
洪雷同学毕业后从政,从基层做起,在省直机关任到厅级干部。当厅级干部中多会写公文报告,能写书的并不多,特别是写出这样有份量的宏大叙事的历史文学作品,还有几部大部头煌煌作品问世都很不易,他成为省内有影响的知名作家,我们为之感到骄傲。相信他笔耕不辍,还会有分量更重的作品问世。
官场事务繁多,应酬频繁,洪雷也不是学历史的,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大量的甚至是晦涩枯燥的资料?这要走访考证,占有大量的素材,披沙沥金。据说著者用了2000个夜晚,平时也较少涉猎小板等,连续收集资料,写了10年,这是洪雷同学写作最长一部作品,有这样付出的敬业精神,才会写出这样的少数民族“春花秋月”的有血有肉多视角很耐读的作品。一部作品的问世,是作者10年心血的结晶。这既是一部严谨的历史作品,又是生动有趣的文学佳作,又对历史和文化进行了重新梳理,令人感叹。
洪雷认为,人们之间的差别就取决于除工作、休息之外时间的利用,那么洪雷就是把文学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恰到好处地处理职业和历史文学的关系,在人生中留下一段精彩。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洪雷同学赠送此书给我,并题字签名。回来后,很快读完,增长了历史知识,很是受益。以后看到洪雷同学又有几部重量作品问世,相信也一定会有足够的精彩。此时我感觉应再读读他赠送的“旧作”,并写一点“感想”之类,或叫做“书评”吧。也以此就教于洪雷和读者。
二
怎样理解和重新叙述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有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家庭,那么大家庭的各个成员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创造了自己的历史,甚至是璀璨辉煌的历史,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这就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线和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另一半”恰如其分,又形象生动,也会激起人们的探究追寻“大家庭”成员悠久历史的愿望,这本身就是贡献。当然“大家庭”中的成员也会发生磕磕碰碰的,甚至激烈冲突,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这并不影响共同创造着历史。作者最重要在于立足当代意识和价值观,重新唤醒了大民族意识观。
拿起一部厚重的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是以汉族为主流的叙事,是以“皇家”为主的历史。在较长时间内,历史学家虽然意识到少数民族也是“大家庭”的成员,但对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历史重视还不够,资料显得单薄,这部书做了一定的弥补,把中国数十个少数民族历史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融合作了较详细叙述,才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能理出完整的脉络。这也有望研究者继续挖掘这片沃土,探源“瀚海”的历史,有了这“另一半”,就形成“完璧”,使民族大家庭的历史更加厚重,有血有肉,可知可感,而这“另一半”的研究也一定会是相对困难的。
“中国”从何而来?“宅兹中国”是最早出现“中国”的文字记载,是西周早期一个叫“何”的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简称“何尊”,有122字铭文,现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那时的“中国”意指居住在天下“中心”,即河南洛阳一带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称号。以后中原政权兼并融合,“中国”版图不断扩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我国更加辽阔的历史疆域,则是由少数民族政权蒙元和满清确立的。现在的国家概念,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近现代的政治产物,是境内的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结合成为一个拥有统一政权、统一民族利益的国家。“中国”也是不断完善、发展、壮大形成的。我们为有这样的“中国”而自豪,感恩先民大家族的的各个成员。
如何重新好理解“另一半”,作者用史实事例叙述。如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过去在教科书中说北宋给辽的岁币造成宋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一个屈辱的盟约。宋为中原政权,过去史书认为辽代是外族,这是一场由契丹外族侵犯北宋签约而造成的屈辱史。但这一盟约使双方获得了一百二十年的持久和平,减轻了双方的军事冲突,致力于各自国内发展。作者引用一些数据分析当时宋代经济,并没有造成过重的负担,互市贸易、撤兵归农,发展经济,人员往来,双方的百姓也是满意的。如果从“大家庭”的整体观,或中国的“另一半”考虑,则是一次政治务实主义的巨大成功。我还专门来到现在河南濮阳这个古战场,看宋真宗“回銮碑”珍贵历史文物,这对于了解研究“澶渊之盟”提供了借鉴。现在人们认识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作者适时分析了“澶渊之盟”的利弊得失是很有说服力的。记得国家多年前曾发行了一套中华民族著名历史人物贵金属纪念钱币,辽国女政治家萧太后萧绰(小名燕燕)赫然名列其中,这就是对她一生改革治理壮大辽国、军事成就、外交突破历史的肯定。而正是她和辽圣宗发动了对北宋的进攻,才有了“澶渊之盟”。
如果从视汉族为中心的狭隘境界来看,匈奴等“五胡”、西夏的党项族、金国的女真族、元代的蒙古族、清代的满族等都为外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如,历史上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是要建立以汉族为主导的政权等,也是以蒙元等少数民族为外族。然而历史证明,正是历史上多民族的“和而不同”的融合、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作者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和统一多元一体文化的大格局去认识、写作的:各个民族是共同创造了历史。正像现在一首歌词说的那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三
每个朝代的连接点都会变成历史节点的。翻检历史,感觉就像太空中那些星星看似十分遥远,又像距离我们很近,甚或就在我们身边,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头,摘下一片树叶,撩起清澈的溪水,都感觉是有生命的,是有厚重的历史。历史书是有生命的,你读我读大家读,它就会青春常在,此书常读常新。作者写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将严肃的枯燥的历史讲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组成宏大的叙事,增加历史的丰富性。用丰富细节,融入一定的想象的文学的笔法让作品变得有趣易读,仿佛我们身边的石头、树叶和溪水。作者写少数民族是创造性的、立体多侧面的,这是书中一大特点。
匈奴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影响的,一定要占有一定的篇幅。匈奴在历史上不断壮大,曾长期和中原政权对立又相交融合的。作者研究认为,嗜杀成性的匈奴也有博大的胸襟,制定能千方百计地吸纳各种有用人才的国策,即使对叛逃者归来也不秋后算账。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草原情怀,成就了匈奴人数百年的草原霸业;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明智国策,使得匈奴人在败走西方时仍气势如虹。作者举了部分事例:如赵信,是匈奴的一个支系小王,因为在内讧中失势投降了汉朝,被封为翕候。后来在随同卫青出击匈奴时兵败投降。在汉朝是不会容忍这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的。匈奴则欢迎他,给他封官赐爵,单于还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他。赵信也出谋划策,提出了撤军到漠北脱离与汉军接触的建议,使得汉匈双方取得了军事上的均势。还有太监中行(hang)说(yue)投降了匈奴,成为了“汉奸”,成为单于的高级谋士。如他提出要维护草原铁骑的优势,必须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等。还有先投降后又归来的匈奴人卫律,还被封为丁零王。还有李陵投降的故事,演绎出司马迁的宫刑,受屈辱而著《史记》,还有卢绾、陈良等封王封侯。唯一例外的是李广利,他归匈奴后,因受到卫律的诬陷而被冤杀,但后来单于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也算是一种补偿。这一连串的历史故事叙述,把匈奴的民族脾性具体化了。有的人物也用细节,也用想象,猜摩填充,一些心理刻画也是细腻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这一串事例给人耳目一新,把我们认为匈奴的蛮横习性复杂立体化了。其实很多草原民族也都是这样的,而不是像过去宣传的那样单薄侧面的。
能在草原上呼风唤雨的匈奴也愿意与中原人融合。汉末,匈奴单于也有屈从忍耐的时候,此时已经雄风不再的匈奴人避免被蹂躏和杀戮的命运,在中国北部边疆安居下来。后来,以其娴熟的弓马技术,成为中原军队的组成部分。就这样,中国边疆及其防御体系沿线聚集了大量半汉化的胡人。中国的历史也开始了由“蛮夷”与汉人共同书写。事实证明,文明落后的民族也许凭以彪悍的身体和机动的战法的蛮力盛极一时,遇到中原人势如破竹,但最终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汉化的命运。像匈奴冲击着战国、秦汉、西晋,狂飙漫卷起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强大的草原帝国,在公元500年之后,像一颗耀眼的流星终于陨落在历史的长空中。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也是这样。当然,历史的细节是生动的,也靠作者的推测和分析。
佛教传入中国,正是在北魏鲜卑人的倡导和保护下,留下来众多的著名的石窟群,出现了串串珍珠般精美绝伦的历史遗产,并由北魏撒播到了全国。这是少数民族做出的贡献。像藏、蒙、金等民族都有自己艺术文明和突出的文化贡献。
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下令拓跋鲜卑贵族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孝文帝带头实行。他还力排众议,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鲜卑人支系较多,也改成各自的单姓。汉化改革,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发展之中。这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也使北魏步入了一个空前的盛世,也造就了隋唐盛世,这样的盛举是值得歌颂的。当然,像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民族兼并也有靠弱肉强食武力征服来逐渐融合的。这些,逐渐改变了人们各自传统而单调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多民族多元共同文化发展繁荣。那种五胡内迁成“五胡乱华”的说法是说不通的,也是没有道理的。
四
作品在叙述历史时,语言是丰富的,摈弃那种只是单纯干巴巴讲历史而缺乏一些调节趣味、对阅读者是感觉语言单薄乏味的叙述。作者能顺理成章地联系现实与西方史,也是本书丰富语言的一个特点,也突显了作者宽厚广博的知识储备。
如“正如拉丁人和日耳曼人共同缔造了后世欧洲一样,中华帝国的后世历史也开始……”世界的历史有共通处,特别是人类初期的历史多有相似处。辉煌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就了解了历史是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和走向的,是可以相互印证对比的。再如这样的语句,“正如如今的一些官员、学者,出几趟国……就以为与外国接轨了。其实,文明、知识、境界、修养、素质……”如果只是单独叙述历史,就显得单薄,把历史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历史就会更加鲜明,有触手可感的效果;放在现今下,感觉历史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巧合。学史可以明智,这里古今对照,还有几分幽默揶揄,使文字灵动起来。
堂吉诃德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文学“人物”。“这使我们想到塞万提斯笔下无知无畏的堂吉诃德,骑着瘦马一次次地挑战风车,演绎出世上广为流传的超级幽默。”堂吉诃德的幽默和中国历史上的人物的无知无畏的幽默何等相似贴切,这是对比,也是揶揄,读者读到这里也会会心一笑,记住了这一段历史。历史上一些美女既有姿色,又是满身是刺的,能狠狠扎人的。作者把美女比作玫瑰,因为最美丽的玫瑰花一定长着最锋利的刺。“在这里我也奉劝读者,你想占有玫瑰吗?首先要有终生与刺为伴的心理预期,”像妲己、褒姒等。欣赏美使人感到愉悦,美丽的花朵娇艳欲滴,使人的占有欲增强,然而在美丽的外表下,某些花朵,它的毒性也是很大的。在这个意义上,妲己、褒姒等就是一支“毒花”,作者叙述的生活故事,警醒人们“毒花”之“毒”,可以亡国啊。
新疆维吾尔人在西域,在历史上与中原联系广泛,对国家有多方面的贡献。如有神奇的坎儿井,吐鲁番香甜可口的葡萄,哈密令人垂涎的瓜果,达坂城里有了王洛宾的情歌,天山南北有阿凡提的故事……这些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成为新疆的宝贵的旅游资源。读到这些也给人历史和生活知识。历史是历史,传说是传说,这两者往往混合在一起,严谨的历史学家要去考证也未必能有结果。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神奇而浪漫的传说,多不希望有人为的去干扰。就像我们去旅游景点,也会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就会感觉这里有滋有味,丰富厚重而有文化。你看,书中讲述这样的故事就很神奇:如太阳的两个女儿来到神州:“姐姐嫁到南方/南方山清水秀/妹妹嫁到北方/北方牧草流油。”她们出生的孩子各自取名为“汉族”和“蒙古族”,世代为伴,共创未来。这美好的传说,昭示蒙汉是同生共存的一家人,有民族团结的浓重情谊。
五
在叙述历史故事时,适时发一些抒情感慨议论,往往的精彩之笔,使人为之一震,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不妨举几例。如写到汉代苏武牧羊19年,餐风露宿,白发沧桑,手持旌节,遥望南天:“野草的悲鸣,为何传不到遥远的故乡?大雁的呼唳,为何唤不动他的归程?只要有真相存在,就总有被证实的那一天。”“他把真情永远溶注进了玫瑰色的回忆,任荒草埋心。”这样使苏武吞雪咽毡、北海牧羊十九年的矢志报国之志、乡思和气节得到了升华,人物更加立体,毕竟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对故国、亲人的爱和令人感动的气节。苏武牧羊也成为了气节、爱国和战胜逆境的代名词,也引出“鸿雁传书”登美好故事。
“世间的美,你不能奢望它们同时呈现或者相加,譬如喷薄的朝阳和皎洁的月轮,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简单的心一旦复杂起来,欢乐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远了。”这段议论预示着两个对立的政权难以结之为伴,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火并,这里既抒情又有哲理。“丰功与败绩并存,诋毁与赞誉参半。尽管他们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过眼烟云,但不管何时想起他们,总让人思索和感慨。似乎正是这样一些人,才使历史变得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很多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都有一种落拓不群的气度,英武挺拔,又英雄气短,让后人评论。“在这个是非和伦理观念十分混乱的年代,人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根本找不到答案。因此,万能的佛教乘虚而入。”佛教的进入,宗教的渗透,根源在哪里?作者的议论是精辟的,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在叙述所谓的“五胡乱华”时的民族大融合有精彩的抒情:“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故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故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浩瀚无涯。”多个少数民族是“云彩”、是“岩石”、是“浪花”,比喻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他们的进入交织融合是有些“乱”,政权频频更迭,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乱华”了吗?正如作者抒情的那样,带来了隋唐时期各方面的大发展。包容、收纳、扬弃,大中华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说道一些皇帝称帝时往往有一些小把戏,其实,“这是我们崇尚内敛的民族性格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内敛是一种礼貌、气度、修养;许多时候,它是虚伪、诡诈、作秀。”议论很是精彩的。我们读历史,见惯了“登基而三辞”的场面,作者一针见血,把它上升到民族性格上,也就见怪不怪了。叙述历史上一些失败者也是英雄人物,他们在兵荒马乱里,杀伐决断,演绎着沧海横流的故事,是值得尊敬的。“历史应该而且需要记住那些为了民族的利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勇士们。是鸟,就应该翱翔天际;是鱼,就应该畅游浅底;是锤,就应该奋力敲击。至于结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胜利者固然值得尊敬,然而历史往往是胜利者写成的;那些为理想奋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像项羽这样的失败者也是英雄,也是值得尊敬的。这些议论抒情和叙事描写结合,很是精彩,既推动情节发展,又能深化主题。
六
读到写突厥历史,写作重点有些商榷。在兵戈纷纭、天下大乱时,突厥有了自己的文字,开创了我国游牧民族创制文字的先河。正因为有了突厥文字,使许多讲突厥语外族人特别是回纥人也自称突厥,使本族文化不断发展,至今仍人脉兴旺。突厥从大草原走向东罗马,衍生欧洲的国家,尽管有一定联系,或者说必然的历史联系,但感觉写欧洲历史和宗教,用了多节大段叙述,似乎远了一点。
也有文字的谬误。如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白马非马”命题的是战国公孙龙,而非明代写“三言”的冯梦龙;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为农历“四月八日”,而非“4月8日”;清顺治帝君临北京,于1644年十月初一举行了开国大典,305年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也选择了这个日子。农历十月初一非公历10月1日,不是“同样的日子”;235页,写到情人幽会,用到“她们”,应该是“他们”等。相信这是作者的一时笔误。微瑕不能掩瑜。
许振宁 ,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 山东诗词学会会员 、 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 、 济南诗词学会会员 , 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有作品《岁月回眸》。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