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井畔的岁月长歌
在村庄的东南角,有一口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甜水井。它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伫立在时光深处,用甘冽的清泉滋养着一方百姓,也串联起无数温暖动人的故事。
这口井的诞生,是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那时的村庄,水源匮乏,村民们四处寻水,吃尽苦头。不知是哪位聪慧的先人,勘定村东南角这块风水宝地,带领众人挥锹挖井。泥土翻飞间,希望也在一点点凝聚。当第一股清泉汩汩涌出时,欢呼声回荡在村庄上空。那清甜的井水,仿佛带着天地间的灵气,瞬间驱散了人们的疲惫与焦灼。自此,这口井便成了全村的“生命之泉”。
每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井台边便热闹起来。木桶与井绳摩擦的吱呀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乡村晨曲。老人们慢悠悠地来提水,顺便唠唠家常;年轻力壮的汉子挑着扁担,脚步匆匆,往返数次;妇女们则一边打水,一边交流着家长里短。半个村庄的百姓,都依赖这口井的馈赠。每一滴水,都浸润着村民们的生活,淘米洗菜、洗衣做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逢年过节,井台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村民们怀着虔诚的心,在井边烧纸祭祀,感谢井水的滋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飘向天际。火光映照下,井台仿佛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见证着代代村民的质朴信仰。
时光流转,到了七八十年代,甜水井历经岁月的洗礼,井里渐渐沉积了厚厚的淤泥。井水变得浑浊,水量也大不如前。这可急坏了村民们,甜水井就像他们的家人,怎能眼睁睁看着它“生病”?发启人一声号召,全村男女老少纷纷响应,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水井。大队书记郭朝政为淘井提供资金七百元,淘井人员团钱有四位姚玉贵,杨义贵,王公营,姚风才他走街串巷去各家各户团钱,上边拉绳子有王公平,尤从荣,王公让,王公啟,王公义,王公利,韦树奎,韦洪恩,等好多人下井的王元连,尤步论,王元金,孙广军,王风营,王元宽,王元连,尤步高,韦洪亮,王元存,等,提供水泵的李印平拌饭的韦洪岭保管员赵学法,韦洪亮,
清理那天,井台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年轻小伙子们系着安全绳,小心翼翼地下到井底,一锹一锹地挖出淤泥;上面的人则接力传递,将淤泥运到远处倒掉。老人们虽然下不了井,却也没闲着,在一旁帮忙照看工具、递水送饭;孩子们则穿梭其中,为大人们加油鼓劲。大家齐心协力,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经过数日的奋战,甜水井终于重焕生机。当清澈的井水再次泛起涟漪,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比过年还灿烂的笑容。
如今,村里早已通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的水。但那口甜水井,依然静静地守在村庄的东南角。它不再是村民们生活的必需,却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每当游子返乡,总要到井边驻足片刻,抚摸着斑驳的井壁,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那口甜水井,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凝聚着村民情感与力量的精神家园,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