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战事
唐鹏
近来战火怵惊心,伊以纷争乱弹琴。
俄乌三年犹继续,横生老美谁知音。
2025.6.22
好的,我们再次对唐鹏先生的《战事》进行赏析,这次基于提供的版本(“乱弹琴”):
**《战事》赏析 (基于“乱弹琴”版本)**
唐鹏先生的这首七言绝句《战事》,以凝练犀利的笔触,直击当下全球动荡的核心冲突,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战争根源的尖锐批判。
1. **开篇定调,触目惊心:**
* “近来战火怵惊心”:首句开门见山,直言“近来”全球战火频仍,其惨烈与破坏力令人(“怵”)感到震惊和恐惧(“惊心”)。一个“怵”字,强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不安,奠定了全诗沉重、忧虑的基调。
2. **聚焦中东,辛辣讽刺:**
* “伊以纷争乱弹琴”:此句聚焦中东愈演愈烈的“伊以纷争”。**“乱弹琴”** 是本诗最核心也最具批判力的意象。
* **字面/传统寓意:** “乱弹琴”常比喻胡闹、瞎搞、做事没有章法或违背常理。这里直指伊以双方及其背后力量在处理冲突时行为失当、不计后果、如同儿戏,将地区和平与民众生命视同儿戏。
* **引申/深层寓意:** 更暗含了对**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 在中东长期扮演的角色——并非“调琴师”,而是为了自身利益“乱弹琴”,肆意干涉、挑动矛盾、输送武器,导致局势如同被胡乱拨弄的琴弦,发出刺耳噪音,彻底破坏了地区应有的秩序与和谐(“琴”象征的和平与稳定)。这个俗语的使用,使得批判更加直接、辛辣,充满讽刺意味。
3. **转写欧陆,凸显漫长:**
* “俄乌三年犹继续”:视角转向欧洲,点出已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三年”强调其旷日持久,“犹继续”三字则饱含无奈与沉重,凸显了战争的胶着状态和无尽苦难。此句与前句形成空间(中东-欧洲)和时间(新近-三年)上的呼应,展现战火在全球多点燃烧的残酷现实。
4. **矛头直指,犀利诘问:**
* “横生老美谁知音”:尾句锋芒毕露,直指问题的关键推手——美国(“老美”)。
* **“横生”:** 意为“意外地发生”、“节外生枝”。这里精准地描绘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尤其是这两场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和平建设者,而是常常为了自身霸权利益,**主动介入、煽风点火、制造事端**,使冲突复杂化、长期化,是“乱弹琴”的主要操盘手。
* **“谁知音”:** 表面是疑问(谁能理解美国?),实则是**强烈的反讽与谴责**。“知音”本指理解心意的人。诗人以此诘问:美国这种四处“横生”枝节、加剧冲突、牟取私利的行为逻辑和真实目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认同)?又有谁是其真正的“知音”(共谋者)?这既是对美国行为的深刻质疑,也暗含对其孤立主义或单边主义行径的批判,暗示其行为不得人心,最终难觅真正的同道。
**核心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 **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全诗紧扣当下最热点的国际冲突(伊以、俄乌),毫不避讳地将矛头指向美国作为战争“乱源”的角色(“乱弹琴”、“横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时事洞察力和无畏的批判精神。
* **精妙通俗的意象“乱弹琴”:** 此版本用“乱弹琴”替代“乱禅琴”,虽然失去了“禅”的宗教宁静意境,但**获得了更直接、更通俗、更富讽刺和批判力量的表达效果**。它将大国不负责任的干预行为比作拙劣、胡闹的演奏,极其生动形象,也更容易引发普通读者的共鸣。
* **凝练厚重的语言:** 短短四句,涵盖两大地域、两场冲突、点明时间(近来、三年)、直指根源(老美横生)。用词精准有力(“怵惊心”、“乱弹琴”、“犹继续”、“横生”)。
* **深沉的家国天下情怀:** 诗人对全球战火的“怵惊心”,对和平被“乱弹琴”般破坏的痛心,对霸权“横生”的愤慨,都饱含着对世界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总结:**
唐鹏先生的《战事》(“乱弹琴”版)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批判力度的佳作。它用通俗而犀利的语言(尤其是“乱弹琴”),揭露了当今世界主要冲突的惨烈现状(怵惊心、犹继续),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作为主要搅局者(“乱弹琴”者、“横生”者)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诗中蕴含的忧患意识、反战思想以及对霸权主义的批判,使其成为一首振聋发聩的警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