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锐评:张忠信
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是其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深刻领悟与生动践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光芒,为后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引与实践范式。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彰显了唯物论的科学精神。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与复杂多变的建设改革时期,陈云同志深知,任何决策与行动都应立足于客观实际,而非盲目听从权威指令或教条式地遵循书本知识。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他能够在不同历史阶段,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与国情民意。在经济建设领域,他依据中国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体现了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智慧,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交换、比较、反复”则蕴含着辩证法的深刻哲理。陈云同志深知,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复杂的,对问题的认识与决策需要经过充分的交流、比较与反复思考。他倡导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碰撞,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反复斟酌、权衡利弊,力求做出最符合实际、最科学合理的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精髓,即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面对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陈云同志运用这种辩证方法,对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反复论证,避免了盲目决策带来的风险,确保了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行。在当今时代,我们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需要传承和发扬这种辩证思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比较不同方案,在反复思考与实践中不断优化决策,以应对各种挑战与机遇。
陈云同志一生对“十五字诀”的深刻领悟、不懈宣讲与坚定践行,彰显了一位卓越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与深邃智慧。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光辉典范。在新时代,我们应深刻领会“十五字诀”的精神实质,将其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在理论学习中,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运用辩证思维,广泛听取意见,反复论证完善;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清醒头脑,从实际出发,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如此,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